养殖河边的海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水体
选择水体:石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适合在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中放养。若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
水质管理:保持水体肥度,定期施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需投人工饵料,如米糠、麦麸、豆粉等。
种螺放养
种螺来源:野外采集或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放养密度: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
饲养管理
投喂:石螺对营养要求不高,可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成上等饲料。根据石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每2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
水质监测:定期观测水质,改善水质,保持水中的含盐量在1%-3%之间。
病害防治:日常需做好海螺状态的监测工作,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在底泥状态差、水质脏时,需增加增氧和底质改良措施。
养殖设施
养殖场:面积要足够大,设置铁丝网防止海螺逃跑,位置要靠近水源。
遮荫设施:在开阔的水体中,水面可培植红萍和水莲,池塘四周种植长藤瓜菜搭棚遮荫。
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同类竞争:不可与其他贝类共同养殖,防止抢夺营养和争斗现象。
合理控制养殖数量:根据资金和技术确定养殖数量,合理控制养殖面积。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河边的海螺,提高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