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鲨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水质控制
养殖用水需经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培育池。
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洁,促进鱼体生长。
水质参数如pH值、溶氧量需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一般pH值在7-8之间,水温在20-30℃之间,溶氧量在5mg/L以上。
池塘或水族箱准备
池塘面积2-5亩,水深1.2-1.8米,每年4-5月份,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放养规格为4-5厘米的苗种。
水族箱要足够大,以容纳淡水白鲨,并安装有效的过滤系统以维持水质清洁。
鱼苗投放
投放鱼苗前需进行体色、规格的筛选,确保同一培育池中鱼苗规格一致。
投放密度根据池塘或水族箱条件而定,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500-1000尾,水族箱中每立方米可放养50-150尾。
饲料投喂
鱼苗培育前期可投喂卤虫或虾粉、蛋黄等饵料,后期投喂高质量、高蛋白的人工破碎饲料。
投喂方式应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原则,每天投喂4-6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8%。
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体活动、病害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定期清扫食场,清除池内杂草、敌害生物等。
每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一次,以改善水质。
疾病防治
淡水白鲨抗病力较强,但仍需注意疾病防治,常见病害包括肠炎病、白点病、气泡病、车轮虫病等。
定期使用药物如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预防细菌性或病毒性病害,避免使用副作用较大的化学药品。
混养与观赏
淡水白鲨可与四大家鱼、罗非鱼、虾蟹等混养,提高产量与效益。
养殖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喂养,控制饲料量,避免水质污染。
繁殖与习性
淡水白鲨性成熟期较晚,一般需要3-4个生长阶段,每年6-9月为繁殖最佳季节。
繁殖时,每条鱼产卵数量约为30万至70万颗,卵呈黄绿色,具有粘性。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淡水白鲨的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