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鲑鱼怎么养的好呢

养殖鲑鱼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集约化的流水养殖

水源:使用清澈无污染的冷泉水,水流速度控制在0.15立方米/秒左右。

池塘面积:单个池塘面积在80~160平方米之间,放养密度为15~20尾/平方米。

水质参数:pH值维持在6.8,溶氧量保持在11.5毫克/升,水温控制在5.5℃~11.5℃之间。

饲料:使用进口成鱼颗粒饲料,日投喂2次,投饵量不超过鱼体重的1%。

日常管理:包括投饵、水量调整、鱼池清污、注排水口管理及看护,确保水流畅通,减少疾病发生。

流水池养殖

水源:水质无污染,清澈见底。

水温:保持在10-15度之间。

溶氧:必须保持在5个氧以上。

pH值:在6.5-7.5之间。

透明度:水源必须清澈。

养殖方式:基本为长方形或偏小池塘,面积几十到一两百平方米。

养殖密度:与水流流量密切相关,水流量大时,每平方米可养殖100多斤到几十斤不等。

苗种选择:选择健壮、生长速度健康的苗种,无病伤。

饲料选择:选择高品质饲料,高密度下需选择高效饲料。

养殖时间:较长,一般2到3年可达到5斤到十几斤。

地下淡水养殖

水源:利用地下深水,水质优于海水和山泉流动水。

养殖技术:采用地下深水为水源,创造适合鲑鱼生存和生长的最佳水体环境,使用海洋生物研制的饲料进行喂养,定期筛选分池饲养。

成活率:鲑鱼养殖成活率达到85%-95%,种苗孵化成活率70%,鱼池细菌、病毒感染、寄生虫传染发生率小于3%。

建议

选择适合的养殖方式:根据当地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如流水养殖适合水源丰富且水质良好的地区,地下淡水养殖适合水资源相对匮乏但水质优良的地区。

注重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源或进行水质改良,确保溶氧充足,pH值和透明度适宜。

合理投喂饲料:根据鲑鱼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惯,合理控制投饵量和投喂频率,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加强疾病防治:定期检查鱼群健康,及时处理病情,保持水体清洁,减少疾病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鲑鱼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