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苗的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育雏室消毒
使用2%烧碱水对育雏室、饲养用具等进行消毒,干燥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进行熏蒸消毒。
先饮水后开食
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先喂水,水中可加适量葡萄糖或维生素C以促进肠胃蠕动和增强体质,或加1‰的高锰酸钾进行肠胃消毒。
饲喂方法次数
雏鸭消化机能不健全,每次喂食不宜过多,只喂六七成饱。育雏初期勤添料、少喂料,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雏鸭活动。
饲养密度分群
根据日龄调整饲养密度,网上育雏密度:1-7日龄25-30只/平方米,8-14日龄15-25只/平方米,15-21日龄10-15只/平方米,22-28日龄8-10只/平方米。地面育雏密度应降低一倍。分群一般按每群200-300只进行饲养。
温湿度管理
育雏前期光照一般在3米一个100W的灯泡,保持湿度在60%到70%之间,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
做好疫病防治
进行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工作,并重点预防雏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支原体病。1-7日龄用抗菌药物预防,但一定要使用敏感药物。
饲料选择与配制
选择优质全价饲料,并根据雏鸭的年龄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确保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早期可使用较细的浆料,逐渐转换为粒料。
饮水管理
提供清洁的饮水,定期更换水源,保持饮水器清洁。在干燥环境中可增加饮水次数和量。
温度和环境控制
雏鸭对温度敏感,前期温度应保持在32-35摄氏度,每周降低2-3摄氏度,直到稳定在25摄氏度左右。保持鸭舍通风和湿度,避免过度拥挤和潮湿。
合理放养
小鸭子稍大后,在天气好的时候进行放养,增强体质,同时注意观察雏鸭动态,避免打堆压死。
疾病预防和免疫
定期检查雏鸭健康状况,及时接种疫苗,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饮水设备和鸭舍。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鸭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