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闸蟹苗幼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饲料投喂
5月~6月:蟹苗下池初期,投喂蚌肉、鱼虾、网糜等动物性糊状饲料,日投喂量为幼蟹体重的10%~20%,饲料可投在池边浅水区的多点饲料台上。
7月~9月:水温高,河蟹活动频繁,摄食旺盛,增投麸皮、菜饼、稻谷等植物性混合饲料,动物性与植物性饲料之比为2:1,日投喂量仍为幼蟹体重的10%~20%。
水质管理
5月~6月:蟹苗、幼蟹放入后,水位保持在40cm~50cm。
7月~9月:高温季节,水位控制在1.0m~1.2m,每周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5cm~10cm,进水速度要适中,水温差要在±3℃以内。
水质要求:河蟹对溶氧要求较高,达到4-5mg/l以上,需定期检测和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关键指标。
防逃、防病、防敌害
防逃:每天早晚检查网和堤埂是否有洞,防逃设施和进出水口网罩是否损坏。
防病: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防敌害:防止青蛙等敌害生物爬入池内,使用防逃板。
环境控制
种草:尽早种植水花生等水草,提供良好的栖息和蜕壳环境。
水位控制:保持水位稳定,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
养殖密度
每平方米放养密度控制在20只至25只,根据池塘面积调整。
日常管理与巡池
巡池:早晚各巡池一次,观察江蟹的吃食量和运动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和换水量。
防洪、防台风:提前检查闸门和堤坝,及时修复损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大闸蟹苗幼体的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最终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