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丝鸡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育雏方式
箱育雏:适用于家庭少量饲养,育雏箱长100厘米,宽50厘米,高50厘米,箱盖上开两个直径3~4厘米的通风孔。育雏箱内垫有稻草或旧棉絮,60瓦的灯泡挂在离雏鸡40~50厘米的高度供热保温。室温在20℃以上挂1盏60瓦的灯泡,室温在20℃以下挂2盏60瓦的灯泡。雏鸡吃食和饮水时,人工将其捉出,喂饮完后再捉回育雏箱内。如果室温过高,需打开育雏箱的顶盖;如果室内温度过低,通过在育雏箱上加盖单被来调节箱内温度,但要注意定时开箱换气。
地面平养育雏:在铺有垫料的地面上饲养竹丝鸡雏鸡,这种方式经济且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设备,适合中小型竹丝鸡场和农村专业户。缺点是雏鸡直接与垫料和粪便接触,卫生条件差,易感染疫病,且要占用较大的房舍面积。为保持垫料干燥,需要经常翻动和更换垫料,劳动量较大。
温度控制
育雏期关键是保温,夜间、阴雨天、肉用鸡、小群、弱雏、孵化前期温度相应高些。出壳3天内以33℃为宜,以后每周降低2℃。1个月龄左右体内温度调节机制形成,可较好地适应外界温度变化。平时要注意观察鸡群动态,防止测温、控温系统失灵而发生意外。
湿度控制
10日龄前,湿度不够时可在室内地面或走廊少洒些水,或在炉上放盆水蒸发,以提高室内湿度。湿度过高时应加强通风,或在厚垫料下放少量的过磷酸钙(或炉渣),以便吸水,忌用生石灰。一般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60%~65%。
通风
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单位体重二氧化碳排出量多。此外,育雏室温度高,粪便和垫料分解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NH3。因此,要注意通风透气,以免有害气体和室内污浊空气不能及时排出而影响鸡群健康。通风时,空气流速为0.2~0.3m/秒,进入舍内应感觉无臭味、不闷、不刺眼。
光照
光照与性成熟密切相关,并可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提高生活力,同时有杀菌、消毒作用。雏鸡出壳3日龄,24小时连续光照,使其熟悉周围环境和设备位置,训练饮水和采食。除定时给以较强的光照外,其他时间以红色弱光为好,可防止啄羽、啄肛等。4~20周龄(种鸡22周龄)密闭舍光照时间为7~11小时,平均8小时;开放舍采用自然光照。10日龄后可在温暖、无风的中午短时间打开窗户,让雏鸡晒太阳。平时应避免光照太强等因素的应激而使鸡群打堆压死。
密度控制
密度不宜过大。网上比地面可多养鸡20%~30%。随着鸡龄增大,密度应逐步减小。10日龄内平养30只/平方米,网养40~45只/平方米;20日龄40只/平方米,30日龄30只/平方米;4周后小公鸡逐渐淘汰,一间15平方米的地面可育雏200~300只。同时应以大小、强弱、公母及时分群饲养,以利于生长,防止和减少啄癖的发生。
饲喂
先饮水、后开食,开食料以小米或碎米粒为主,先用热水浸透后再喂。3日龄内可单独饲喂,前几天也可加入煮熟的鸡蛋,每100只3~5枚。3天后添加一定量的配合粉料,以满足正常生长需要。5天后全部改喂配合饲料,并逐渐加入切碎的青绿饲料,可拌入料中,也可单独饲喂。每日定时喂料5~6次,少给勤添。30日龄后若作商品鸡,则全日供料,自由采食,日粮粗蛋白水平18%~19%,并加喂青菜或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