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鹅养殖的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温度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和健康。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温度低的环境下养殖幼鹅的建议:
初期温度控制
雏鹅出生后的头几天,育雏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33-35℃之间,这有助于雏鹅的体温调节和消化系统的发育。
随着雏鹅逐渐长大,温度可以每天下降1-2℃,直到第10天降至28℃左右。
逐渐降温
温度的升降应该是逐渐的,而不是迅速变化。例如,从32℃逐渐降至20℃左右,以避免雏鹅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受到应激。
观察雏鹅状态
观察雏鹅的行为和状态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如果雏鹅散开伸腿趴卧,说明温度适宜;如果扎堆或张口呼吸,则可能温度过高或过低。
饮水管理
雏鹅出壳后应尽快饮水,饮水温度应与棚内温度一致,以避免因温差引起拉稀。
饮水器要每天清洗和更换,保持清洁,水中可添加一些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物质,如黄芪多糖、红糖等。
饲料选择
雏鹅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应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如温开水拌湿的优质鹅用配合饲料,避免过硬的颗粒饲料。
饲料应定时定量,少喂勤添,避免一次性喂过多导致消化不良。
光照调节
雏鹅需要充足的光照以增强体质和促进钙质吸收。1周龄内应全天24小时光照,之后逐渐缩短光照时间,保持光照强度适中。
湿度控制
育雏室的湿度应保持在55%~60%,过湿或过干都会影响雏鹅的健康。随着雏鹅的生长,湿度可以适当调整。
分群与密度
根据雏鹅的大小和强弱进行分群饲养,避免密度过大导致挤压和疾病传播。随着雏鹅的生长,逐渐调整饲养密度。
日常护理
保持育雏室干净卫生,定期消毒,确保雏鹅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
注意观察雏鹅的采食、饮水和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有效地养殖幼鹅,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