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黄了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病虫害、水肥管理不当、遗传因素、土壤环境等。针对不同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养殖措施:
排水晒田
对于中毒性发黄,如硫化氢中毒和有机酸中毒,应立即排水晒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在晒田复水时施用氮、磷、钾肥料,以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对于有机酸过多的稻田,可施用土壤改良剂,如生石灰等以中和酸性。
叶面喷施
叶面喷施复硝酚钠、芸苔素内脂等生根剂,加上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促新根发出。3-5天后新的根系完全形成,每亩追施锌肥1公斤、氯化钾7.5-10公斤。
合理施肥
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同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钙、镁、硫等,以保持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平衡。
防治病虫害
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迹象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综合防治病虫害。例如,使用噻虫嗪·异丙威 + 噻虫胺·吡蚜酮或者噻虫嗪·异丙威 + 吡蚜酮防治蓟马,甲氧虫酰肼 + 甲维·氯虫苯 + 阿维菌素防治二化螟。
合理灌溉
根据水稻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水分,保持土壤湿度适中。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推荐浅湿干的间歇灌溉方式,以增加晒田次数,提高茎杆韧性、抗倒伏能力。
选择抗性品种
在种植过程中,选择抗病、抗虫、抗逆性较强的水稻品种,以降低发黄现象的发生。
综合防治
根据水稻发黄的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水稻发黄问题。例如,对于有毒气体引起的发黄,进行排水晒田并追施复合肥或喷打叶面肥。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稻谷发黄的问题,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