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花怎么养殖方法图解

马鞭鱼的养殖方法如下:

采挖时间

马鞭鱼的采挖时间一般在10月至第二年的三月份进行,发芽后的下山桩成活率极低。

根系处理

挖采时必须带上细根,小心采挖,将根系和泥土包裹好以后,及时移栽,长时间裸露会降低成活率。

土壤要求

对土壤要求不苛刻,但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成活率最高。

水分要求

马鞭鱼喜欢潮湿的环境,但不耐积水,否则根系腐烂,植株死亡。

光照要求

喜欢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移栽后需要及时浇足水,放在阴凉处养护,发芽后去掉薄膜,逐步见光。

鱼缸和水质

马鞭鱼地域性强,天生好斗,因此鱼缸要尽量大一些,提供宽松的饲养环境。

水质管理非常重要,水温应保持在21至29℃之间,pH值维持在7.8至8.5之间,并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过滤系统,使水色透明。

照明

良好的照明可以让鱼儿展示出漂亮的色泽,但太强烈的照明会让它们感到不适,体色也会变淡。

饵料

刚孵化的小鱼可以喂丰年虾幼虫、丰年虾幼虫冷冻片或仔鱼饵料。成鱼则可以喂腥味较重的丰年虾成虫或红虫,冷冻的丰年虾和干燥的红虫是不错的选择,但冷冻的红虫尽量不要喂食,因为红虫常会携带病菌。

若单喂干燥的颗粒状或片状饲料,建议以多种混合投喂,以求营养均衡。

亲鱼驯化和鱼苗培育

选育亲本时,挑选个体大、体质健壮的亲本,雌雄比例为1:1,放于亲本培育池中进行培育,水深1.5米,每天投料3次,投喂马鲅鱼专用配合饲料,每天早上换水一次,换水量为20-40%。

鱼苗培育期间要做好水质、投喂、光照管理,育苗温度控制在26℃,以后每天升高0.5℃直至31℃并保持稳定,鱼苗以自身的蛋黄为营养,2天后投喂SS型轮虫,每天投喂50~80个/ml,鱼苗长至2.0cm后,需用网筛分级分池分养。

鱼苗出池

鱼苗经过25天培育,一般可达到3-5cm,此时即可出苗。出苗前12小时停止投喂,出苗用水投放白金组合复合维生素2ppm,防止应激,出苗时育苗池水体的盐度与放养池水体的盐度差不超过10‰。

饵料池建立

每个隔离育苗车间配备饵料池2个,每个饵料池的面积为2亩,水深为1.3m。用50ppm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72小时后增氧并投放硫代硫酸钠5ppm中和处理,消毒96小时后,投入鱼浆100kg/每亩饵料池,硝酸钠1.0ppm和磷酸二氢钾0.1ppm作为肥料。投入鱼浆第二天,接种EM菌、微藻和海洋酵母,培养SS型轮虫的基础饵料。投入鱼浆5日后,水透明度达到20cm时接种SS型轮虫,SS型轮虫的接种数量为10~20个/ml。

以上是马鞭鱼养殖的基本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