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鱼的鱼种怎么养殖

溪流鱼种的养殖方法如下:

因地制宜建池

选择溪河边有一定落差且不被洪水冲淹的荒地建池。

河岸开渠引水,鱼池多建成长方形,长宽比3:2,每个鱼池约10~60平方米,池深1.5~1.8米,水深0.8~1.2米。

条石或片石浆砌池堤,100号水泥砂浆勾缝。

进、出水口安置用钢筋或木料制成的空隙为1厘米的半圆形拦鱼栅,进水口比出水口高10~20厘米。

养殖品种适当

山溪水水质好,溶氧高,养鱼病害少,适合主养草鱼,搭配10~20%的鲤鱼,这样饲料成本较低。

鱼种放养量视水的流量确定,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全长17~25厘米的鱼种10~30尾,若鱼池每小时能彻底换水2~3次,每平方米可投种30尾左右,否则少投。

养殖10个月,草鱼出池规格可达到1.5千克。大规格鱼种可发展稻田养鱼配套解决,亩投寸片鱼种800~1000尾,可产20厘米左右的鱼种500尾。

水质和水温控制

需要保证水质清洁,水温适宜。

提供充足的氧气和饵料,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的稳定。

避免过度喂食和过度捕捞,防止水质污染和鱼类疾病的传播。

注意生态平衡和保护

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过度破坏。

注意养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具体养殖技巧

山泉流水养殖:在山泉下方引流到有太阳长久照射的地方储水做堤养鱼,第一级水池主养草食性、肉食性鱼,第二级鱼池内浮游生物丰富,可主养滤食性鱼类,搭配杂食性鱼类。高高的山泉水可反复串流下来,节省水资源。

河道流水养殖:选择河道平坦较宽的一段进行深挖,水泥砖块做堤埂,堤埂旁边要给河道留泄洪道。鱼池内对角线处安进水口与出水口,出水口处安装平水缺,防止流水过多而漫堤跑鱼。

放养密度和规格

根据水体自然条件,选择适当的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合适的放养数量(密度)和良好的鱼种规格(质量)。

通常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全长17~25厘米的鱼种10~30尾,若鱼池每小时能彻底换水2~3次,每平方米可投种30尾左右,否则少投。

饲料和喂食

饵料以高蛋白质含量的对虾饵料或鲤鱼饵料为主,也可以投喂鱼糜和鱼粉等动物性饲料。

投喂时要等吃完再投,保证鱼儿在3分之内吃完,八分饱是正合适的。避免过度喂食导致鱼儿肠胃不适。

日常管理和维护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澈。

每隔3-5天换水一次,让水体得以更替。

夏天光照过强时要及时遮阴,下暴雨时要关闭进水口防止泥水流进鱼池造成水体污染。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养殖溪流鱼种,提高养殖成功率和鱼产品的产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