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蟋蟀的方法如下:
饲养设备
使用大笼饲养,笼下沿一米外构筑宽、深各20厘米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蚂蚁等天敌侵入,保护小龄幼虫。
笼内可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饲料。
诱捕种虫
利用成虫的向光和趋食习性进行诱捕。
繁殖
每笼可投放雄、雌蟋蟀各100只,交配后产卵于地下,笼内植物秸秆死后作为地面覆盖物,以利于卵安全越冬。
第二年气温上升到20℃左右时,可见大量孵化后的小幼虫出土。
日常管理
笼中饲养蟋蟀需补充人工饲料,配方为大豆粉20%、粗麦粉35%、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肝粉5%、干酵母5%。
人工饲料配方二为玉米粉25%、大豆粉20%、粗麦粉25%、脱脂奶粉15%、干酵母5%、鱼粉10%。
饲养温度在25℃左右为宜,气温过高时适当喷水保持地表温度在75-80%。
阴雨天需注意喂食板上要加遮盖物,减少青饲料的投放。
环境控制
饲养环境应选择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在室内养殖时,需经常清洁居住环境,保持干燥。
使用大笼饲养,笼子应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分层,以便蟋蟀活动。
湿度控制
适宜的湿度为50%,夏天需使用30厘米的灯泡照射,控制干湿度平衡。
寿命管理
蟋蟀寿命约为百日,需每日清理死亡的蟋蟀,防止卫生污染。
饲料管理
蟋蟀的食物包括干饲料和少量蔬菜,避免喂食过多糖分高的食物。
饲养时控制食量,每次喂食不宜过多,以完全吃完为宜。
选种配对
人工繁殖时,挑选体大、善斗的雄雌蟋蟀留种,避免使用斗败的蟋蟀。
产卵保存
为蟋蟀准备产卵工具,如瓦盆,铺上消毒后的砂土,将雌蟋蟀放入后,它会在土中产卵。产卵后需将卵轻轻取出,观察卵的形状。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蟋蟀,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