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养殖场地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地势与地形
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空气流通的地方。山区或丘陵地区应选择稍平坦的向阳坡地,坡度不超过25%,一般以1%至3%为宜。
地势应高出当地历史上最高洪水线,坡度一般不大于15°。避免寒冷地区的冷风口、炎热地区的窝风凹地以及易涝、易淹地段。
土质
土壤应通气、透水、抗压性好,避免易塌陷、粘重、被有机物严重污染或有炭疽等土壤性传染病原的地块。
土质以干燥、透水性和保温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宜。
水源
养殖场应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保证生活、生产及畜禽等常年用水。一般井水、泉水、江河流动水都是良好的水源,切勿用工业、垃圾、粪便等污染过的水。
水源距离交通道路应200米以上,距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电力供应
养殖场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包括照明、生产生活、饲料加工等。
环境保护
养殖场附近不能有大型水库、河流,特别是不能选择在城市供水的水源地范围内。
避开化工、屠宰、造纸、制革等容易污染水体、空气的企业和噪声大的工厂。
交通便利性
养殖场应利用原有道路运进饲料和运出产品与废弃物,但应与原有道路保持一定间距以保证兽医卫生安全。
规模较大的饲养场最好单独修筑道路通往交通要道。
与居民区的距离
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一般距离居民点200~300米,鸡、兔、羊场500米以上,大型猪、鸡场1500米以上。
场地面积与规划
场地面积应根据经营规模、饲料供应方式、饲养管理特点和集约化程度等因素确定,并考虑到以后发展的可能。
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其他设施
养殖场应靠近输电线路,有供电电源。
配备必要的设施,如供水、排水、照明、通风、消毒等。
通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确保养殖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动物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