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质地疏松、水分充足而不积水的酸性或中性壤土。缓坡地是较好的选择,同时要确保土壤排水良好。
整地:
细致整地并施肥,开沟做高畦。秋季或早春播种,采用穴播,穴距20×25厘米,穴深1.5至2厘米,每穴下种10粒,每亩用种1.5公斤。播后遮盖稻草,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搭盖透光度为30%的荫棚,加强水肥管理。
种植:
早春起苗栽植,苗丛必须整丛挖起,3至5株为1小丛,剪去叶片的1/3至1/2。每穴栽1小丛,入土深度高于分蘖处3厘米为宜,要做到苗根舒展,苗丛端正,栽后踩紧土壤。
施肥:
每年取苗后要用厩肥、土杂肥、林地腐殖土等混合物,把挖苗后的坑穴填平,以补充圃地土壤和所需养分。春笋出土后要施腐熟人粪尿和适量过磷酸钙、复合肥,以促进竹笋和竹苗生长。
中耕除草:
每年夏秋各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竹苗未郁闭前,要在苗蔸根际覆盖干草,以防止日灼,并保墒抗旱。
排水灌溉:
毛竹既喜湿又怕涝,因此雨季要排除园地积水,旱季要及时灌水。
调整苗径:
小苗地径以1至3厘米为好。若苗径过小,可以增加取苗量,以利于苗径增大。苗径过大,可以减少取苗量,以促使苗径减小。
调整密度:
出笋过密处,可适当人工退笋,以减少出苗密度。出苗过稀处,采取补苗、埋鞭、施肥等措施,以增大密度。一般合理密度为每平方米10至12株,每亩每年取苗6000株左右。
病虫害防治:
定期巡视竹林,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或生物控制方法进行防治,以确保竹笋的健康生长。
收获竹笋:
竹笋的生长期一般在25-30天左右,具体时间会因气候、土壤和品种等因素而异。当竹笋生长到适宜的大小时(如20厘米左右),即可进行采摘和食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种植和管理竹笋,获得高产优质的竹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