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小螺蛳怎么养殖的

野生小螺蛳的养殖方法如下:

选择养殖地点

稻田:选择排灌方便、通风向阳的稻田作为养殖地。水质要求溶氧量保持在每升3.5毫克以上,若低于3.5毫克螺蛳的进食量会减少,低于1.5毫克易死亡。

池塘:选择面积3-20亩,池深1-1.5米,池底质要肥但不要太深,池周围没有河道水体要求。老池塘需要铺上池滩和池埂,增加螺蛳的适应面积。

水质管理

螺蛳对水质要求高,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清水,并施加腐熟的有机肥如鸡鸭粪便,保持水体肥度。

水体溶氧量应保持在3.5mg/L以上,若低于1.5mg/L则会导致螺蛳死亡。

饵料投喂

螺蛳是杂食性动物,以浮游生物、水草为食,可以投放腐熟的农家肥以提高浮游生物的数量。

饲料来源广泛,包括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其他动物内脏、下脚料等,要求饵料新鲜。

日常管理

定期观察水质,及时排除污染,保持水位和水温稳定,防止疾病发生。可以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剂进行池塘消毒。

防止农药和化肥污染水源,及时清除水中的杂草和草根。

放养与繁殖

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以投入100~150个螺蛳苗,水层深度以0.8~1.0米为宜,池底保留10厘米以上淤泥。

繁殖: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在温度15度以上便可繁殖。每平方米可以投入11个种螺,即3公8母。

收获与销售

饲养幼螺当年有效益,早稻插秧后7~15天放养6万只田螺苗,到晚稻收割时已达到出售规格,成活率90%计算,共有5.4万只。完全生态养殖每千克售价6元,共收入3240元。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野生小螺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