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蛙的越冬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野外越冬池越冬
这是传统的越冬方法,主要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越冬池。越冬池要求有可流动的活水通过,通过水中的溶解氧来保障林蛙冬眠期间对氧的需求。流动的活水溶解氧含量相对较高,有助于林蛙安全越冬。
水窖越冬
少数林蛙利用水窖进行越冬。水窖的深度应根据当地冬季气温而定,一般越深,窖底温度越高。窖顶需覆盖土层,留通气口和窖门,保持窖内温度在1℃-6℃之间,湿度在80%-90%。
设施越冬池式
这种方法是在塑料大棚或温室中修建林蛙越冬水池。水池深度通常在1米左右,面积按每平方米放300-400只林蛙计算。池底可放石块等隐蔽物,池两端设进出水口,内铺设塑料布防止渗水。当池外最低气温达到0℃时,林蛙即可入池越冬。管理上需定期换水和进行水体消毒,保持低温。
窖式越冬
与设施越冬池类似,但主要是利用地窖进行越冬。地窖深度通常在2-2.5米,窖底平铺一层泥沙土,并放些枯枝落叶。窖温保持在1℃-6℃,湿度保持在80%-90%。温度高时还需适度通风换气。
室内越冬
人工养殖的东北林蛙也可以进行室内越冬试验。试验表明,一龄、二龄和三龄蛙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2.6%、84.5%和87.2%。室内越冬期间,三龄蛙的体重下降最大,减重率为5.65%。
建议
选择合适的越冬方式: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资源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越冬方式。例如,有河流和水资源的地方可以利用野外越冬池,没有条件的地方则可以考虑水窖或设施越冬池。
管理越冬环境:无论采用哪种越冬方式,管理都至关重要。需定期换水、消毒,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湿度,避免惊扰林蛙,确保林蛙能够安全越冬。
注意疾病防治:越冬期间,林蛙的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因此,需加强疾病防治,定期检查水质,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害。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保障东北林蛙在冬季的生存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