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大量养殖河虾苗子呢

大量养殖河虾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池塘条件、虾苗放养密度、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等。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建议:

池塘选择与处理

选择面积3~5亩,水深1.5~2.5米,淡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沙质底的淡水池塘或虾塘。

池塘底部应有10~20厘米的淤泥层,便于河虾生长和繁殖。

池塘应建在远离工厂、水源丰富的地方,深度为两米、宽为三亩,虾塘底部基质可以使用沙质、淤泥少的土壤。放养前需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无菌。

虾苗选购与放养

选购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色泽鲜艳、活动力强的虾苗。规格以体长2~3厘米为宜,确保无病毒、无寄生虫感染。

一般亩放0.7~1.0厘米虾苗3~4万尾,0.7厘米以下苗需暂养。若养殖密度过大,不利于河虾的生长,而养殖密度过小,产生的收益则过低,要根据池塘面积、养殖方法等决定投放量。

饲料投喂

河虾从幼体阶段到成虾,会摄食浮游动物、藻类、枝角类、小型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配合饲料食用,投喂蚯蚓、蚕蛹、小杂鱼等食物。

虾苗下塘1月内基本不必投喂配合饵料,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为食。1个月后投喂配合饵料,辅以鲜鱼、贝肉等,投饵率一般为虾体重的3%~5%。7~9月可适当增加投饵量,以不剩残饵为原则,投饵次数为每天2~3次,白天投量占1/3,傍晚2/3。

日常管理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一般每周加水10~15厘米,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20~30厘米。

每半月左右,亩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既改善水质和底质,又杀菌促进脱壳生长。

定期检查池塘的水质、虾的生长情况,及时清理残饵和污物,保持池塘环境的清洁卫生。

做好池塘的防逃、防盗工作,确保虾的安全。

病害防治

河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白斑病、黑鳃病、红体病等。每15~20天,应拌制1‰~3‰大蒜药饵,连投3~5天。

通过调节进排水量、增氧、施肥等措施,保持水质的稳定,防止水质恶化,避免发生蓝藻等有害藻类的滋生。

收捕

一般养殖80~100天,虾体长达7~10厘米即可根据市场行情起捕出售。可用网捕或放水收捕,离水36小时干法活运,成活率可达90%。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河虾苗的养殖数量和成活率,从而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