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红尾鱼幼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放养密度
仔鱼期个体较小,水族箱中仔鱼的数目可以适当多一些,以不拥挤的感觉为好。
当仔鱼可以吞吃小型鱼虫后,其身体发育速度加快,此时放养密度应适当调整,避免过度拥挤。
催肥
幼鱼期鱼体骨骼生长发育迅速,活动量和食欲量都很大,对饵料的日需求量明显增加。
投饵量的标准应以每次投喂的鱼虫能在10~20分钟内吃完为宜,每天投饵2~3次,每次投饵量保持鱼群个体吃饱为准。
幼鱼以鱼虫为主食,饱食后的幼鱼粪便颜色若是黑或淡灰,表明消化正常;若粪便呈乳白色,表明鱼消化不良,此时应减少投饵量。
投饵量还受到水体环境的影响,如水温、水质、水溶氧等,因此每天的投饵量应有微小变化。
用水
幼鱼期的热带鱼代谢产物增多,需定期更换水族箱中的饲水,以保持水质清洁。
更换新水时,应采用兑水的方法,轻轻将污物吸出,然后注入同温度同性质的新水。
调温
红尾鱼对水温的耐受范围较广,但最适宜的生长繁殖水温为21~28℃。
水温应保持稳定,温差不宜过大。
喂食
幼鱼喜欢在中层水域活动、觅食,可以喂食蛋黄、水蚤、红线虫等。
初期可以喂食蛋黄和水蚤,随着幼鱼长大,逐步喂食其他鱼虫和人工饵料。
喂食时应控制投食量,避免幼鱼过度饱食。
混养
红尾鱼性情温和,可以和其他观赏鱼和平相处,适合混养。
繁殖
红尾鱼繁殖时,需在缸底铺水草,雌雄鱼按1:1或2:1的比例放入繁殖缸,受精卵产下后需24小时孵化。
繁殖期间,新生稚鱼需与成鱼隔离,避免被误食。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澈,定期更换水,换水时新旧水温差不宜超过1度。
控制水质参数,如pH值、硬度等,确保水质稳定适宜。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有效地养殖红尾鱼幼鱼,使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