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虫怎么样养殖的

养殖虻虫的最佳方法如下:

养殖池建设

使用砖和水泥砌建饲养池,面积根据饲养数量而定,一般池深1.5米,埋入地下50厘米,地面1米。

池内填入沙壤腐殖土并做成斜面,以便于幼虫活动和捕食。

在饲养池的较低部位储水,养殖水生昆虫、甲壳虫等,水边潮湿地区可放养蚯蚓和蜗牛等软体动物,以供卵孵化出幼虫捕食。

池的另一侧高出水面20厘米处可种植耐湿性植物,作为遮荫、调节环境温湿度及翌年化蛹的隐蔽场所。

种虻采集与饲养

在产卵高峰期(6—8月),戴手套捕捉吸食牛、马等家畜血液的雌虻,获取种虫。

人工饲养需要避开成虫吸血时期,采取阶段性饲养。在雌虻虫产卵盛期,到水田、池塘岸边的绿色植物叶背面检查虻虫卵,如发现卵块,即可将卵块连同黏附的植物植株一起采移到饲养池中孵化成幼虫饲养。

幼虫饲养

幼虫期的虻虫生活在水中或湿泥里,以池中昆虫幼体和小甲壳动物或软体动物为食。

幼虫长大后向岸堤爬动,以后在岸堤的土下过冬。

冬季和早春,池面上要盖上一层草帘或麦秆等保温覆盖物,防止池水面结冰,春暖冰化后取出覆盖物。

采收与加工

虻虫采收后需要简单的加工,用沸水烫死,泡洗干净,然后用线贯穿架起晒干或阴干。

一个15—25平方米的饲养池,可生产虻虫干品20多公斤。

饲料选择

种虻的饵料包括全脂奶粉、白糖、秸水、鱼粉、鱼肠、屠宰下脚料、厨房废弃物等。

幼虫的饵料为蚯蚓、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昆虫的幼虫。

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应远离居民生活区,最好选择在具有大量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地方,以便就近获得大量廉价饲料,不会造成环境不协调。

养殖场、村落为单位进行饲养,通过提高规模来缩减管理成本,并且交通方便,接近市场。

虫卵采集

从室外设置引诱盆采收卵块,选择缝隙宽度不大于2mm,深度不小于7mm的地方放置引诱盆,盆内放置鸡粪、发酵好的麸皮等臭味物质,盆上放置多孔收卵板,两天后取出带有虫卵的硬纸板放入饲料培养盒上边,孵化后的幼虫自动爬行落入饲料中取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虻虫,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