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母蝎的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健康的孕蝎
选择本地6龄以上、皮肤光鲜、活泼健康、腹部肥大的青年孕蝎进行精心饲养。这些孕蝎产仔后,挑选产仔多的母蝎进行特别护理。
交配与选育
将产仔多的母蝎与外地成年公蝎进行交配,以达到杂交优选和提纯复壮的目的。交配后,雌、雄蝎要分开饲养,养殖密度要放宽,一般为每平方米500—700条。
在选育种蝎时,需要单独培育蝎种的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生长速度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产仔率和成活率。雌雄比例一般为2:1较为合适。
产前护理
产前孕蝎会出现坐卧不安、停止饮食、寻找产仔场所等阵痛现象。为防止其他蝎子干扰造成孕蝎流产,应采取“单居独孕法”,将孕蝎放入特制产窝内进行特别护理。产窝一般用罐头瓶或一次性塑料饮水杯,内置壤土或黄沙及一小块海绵,保持海绵湿润以满足孕蝎饮水需要。环境要阴暗、安静、温湿度合适,温度要在30℃以上。
母子蝎分离
当2龄蝎离开母蝎背后,应及时进行大小分离。这是因为雌蝎在产期体力消耗大,体液散失多,身体虚弱,需要觅食补充;大小混养容易造成幼蝎被踏伤;幼蝎从母体内带来的卵黄已消耗殆尽,分离饲养有利于幼蝎进食补充营养;幼蝎和成蝎对饲料虫的要求不同,分开饲养便于管理。
饲养密度与环境
养殖密度要适当,避免过密饲养。一般母蝎每平方米不超过500只,二龄蝎子每平方米不超过4000只,三龄蝎子每平方米不超过3000只,四龄以上成蝎每平方米以2000只为宜。
环境要求阴暗、安静,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28—32℃之间,最适宜温度为32℃左右,湿度控制在75%—85%之间。
饲料与喂养
饲料应以肉食性饲料为主,特别是一些小昆虫性食物。定时、定点投放饲料,每天下午3时将食盘放入投放点,第二天早晨3时取出食盘,进行清洗晒干。
饲料应做到新鲜、活体,避免投喂变质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防止鸡、鸟和鼠的袭击,严禁与杀虫农药接近。
越冬管理
立冬以后要做好越冬措施,蝎子饲养池或盆内要覆盖细土,将盖子盖好,再放入地窖里越冬。第三年惊蛰气温逐渐回升时,才能取出按常规方法喂养。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小母蝎的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