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柿子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修剪处理
野柿子最好在深秋落叶后到春季萌芽前采挖。
挖出来后对下山桩适当修剪处理,根据造型的需要将枝条剪掉,切口处保持平滑,并涂抹伤口愈合剂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
消毒截根
将下山桩浸泡到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溶液中消毒,浸泡约半小时后晾干。
对伤口进行二次截根,去掉原有的伤口,保持新切口平整光滑。
浸泡生根水
准备生根水溶液,将野柿子下山桩的根系浸泡3小时左右,然后晾干。
使用伤口愈合剂涂抹切口,防止伤口感染病菌。
进行栽种
准备疏松、透气的基质,要求干净卫生,细菌含量少,利于发根。
将基质装进花盆,采用高培土的方法栽种,基质以上的部分用薄膜缠起来,养在明亮散光下。
土壤选择
栽培野柿子下山桩最好使用松软、透气且有一定肥力的土壤,可掺杂适量腐叶土、河沙和腐熟的有机肥。
土壤要消毒后才能使用。
光照管理
野柿子喜欢太阳,但惧怕直射光,应摆放在散光处,夏季的烈日要及时挡住,避免暴晒。
浇水
浇水不需要太多,见干浇灌即可,夏季气候干燥要勤喷水,适当提高湿度。
冬季要很好的控水。
修剪与造型
及时修剪,结合捆扎一起进行,以达到想要的造型效果,提高观赏价值。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炭疽病、疮痂病、霜霉病等,可采用药物喷雾和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方式进行防治。
常见虫害有蚜虫、柿小食心虫等,可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灌防治。
采摘与保存
乌柿一般在秋季采摘,整果摘取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果实受损。
采收后应及时干燥并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止腐烂和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野生柿子,使其健康生长并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