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繁殖蝈蝈的养殖方法如下:
场地选择与建设
棚养:包括大棚、拱棚和土暖棚等。初养蝈蝈可选用拱棚,建造和管理比较容易方便。蝈蝈喜欢生长在背风向阳高燥之处,建棚时应避开地势低洼潮湿和风口处。选好地形地块后,先种上黄豆或小麦,以备蝈蝈自由采食,等黄豆或小麦齐苗后再扣棚。根据走向选3-4米的竹片,把竹片插入土内20厘米左右,竹片的上部和下面的两端都要用木棍或竹竿扎牢,风大的地方最好加立柱,拱棚成形后,罩上沙窗布,以防蝈蝈逃跑和天敌的侵害,沙窗的目数以小蝈蝈钻不出为好。
室养:室内养殖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不受气候条件所影响。可用水泥和砖建成高80厘米左右,宽以木板或水泥板的长度为准,间隔或通长均可,一般为三层最好。每层板上面放一层10厘米厚的沙土(沙土的比例为1:1),以备蝈蝈日后产卵,然后用铁网或沙窗布固定到板的上面,形成一个多层立体式的蝈蝈养殖地。
引种与交配
引种可从养殖场或市场购买成品蝈蝈或受精卵,也可野外捕捉,但要选好所养的品种。引种后养殖时公母搭配应为1:1为宜,搭配不当为争偶会发生撕咬造成伤害。公蝈蝈的鸣叫是为了吸引母蝈蝈,当母蝈蝈听到公蝈蝈的叫声后,会慢慢顺着公蝈蝈的声音爬到公蝈蝈的背上,然后进行交尾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公蝈蝈要把体内两侧精巢内的精泡排出体外,精泡为白色共两粒,大小和黄豆粒一般,交配过程中,母蝈蝈会把公蝈蝈的两粒精泡分别吸入体内两侧的卵包内进行受精。食物充分的情况下,一只母蝈蝈一年最多可产300粒左右的卵。
孵化
蝈蝈的孵化一般需要40天左右,孵化过程中还需要喷水,一次性喷透,以底不见水为好,喷水后便可高温孵化,一般两个月后即可孵化成功。将经过高温后的卵收集后直接放人冰箱的冷藏室内,保持1个月的时间便会有大批卵萌动。最初看到的是眼睛,眼睛最先出现在卵的下方,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慢慢地往上方的头部移动,卵粒也随之变粗,这时候可进行第二次孵化。将萌动后的卵放在25~30℃左右的温室内约30天的时间便可孵出蝈蝈。
饲养管理
蝈蝈若虫怕闷热,要配合暖房降温,定时通风,应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要达到清新,防止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以防止对若虫造成影响。
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青豆)、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胡萝卜营养齐全,所含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2份,胡萝卜2份,羊肝1份,干酵母1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的菜叶切成块状,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面,置于罐中,每罐可多放几块,上下都有,使若虫均可食到。因为若虫食量小,饲料不要涂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每天1次即可,2次更好。
疾病防治
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养殖容器和喂食器具,消毒养虫房和养虫笼。注意观察蝈蝈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成功地进行蝈蝈的繁殖和养殖。注意在养殖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清洁的环境,以利于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