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金色鲟鱼鱼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设施
池塘或水泥池:养殖鲟鱼需要一个面积5-8亩的池塘,水位1.2-1.5米深,池内淤泥不宜超过20厘米。如果使用水泥池,一般长4米、宽3米、深2米以上,池底可以铺磁砖减少损伤。
水质要求:水质要干净、无污染,溶解氧含量应≥6mg/L,其他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等也应符合相关标准。
增氧设备:需要配备增氧机,特别是在冬季气温较低时,要确保水体中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放养前准备
清池消毒:在放苗前3-5天排空池塘,用漂白粉清池消毒,并在放苗前2天停止喂养幼苗。
试水:放养前,将同规格的鲟鱼苗放在网箱里观察生长活动,确认无异常后再放入池塘。
鱼苗消毒:放养前用盐水或石灰水浸泡鱼苗,彻底杀菌后清洗干净。
放养密度
适宜密度:每亩放养密度一般为500尾,具体放养密度要根据鲟鱼成年后的上市时间进行调整。
分阶段放养:6月底至8月初放养规格约为每公斤5000尾,8月至9月初放养规格为每公斤1000尾,9月至10月初放养规格为每公斤150-250尾。
饲料与喂养
饲料种类:鲟鱼是食肉鱼类,主要吃水底生物、鱼虾、昆虫幼虫、养殖的饲料虫等,也可以投喂人工配制的饲料,如骨粉、鱼粉等。
投喂方法:初期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100%,随着鱼苗体质的增强和规格的增大,投喂量逐渐减少。开口后期可降低到40~50%。
管理与维护
日常观察:每天定时喂食、消毒食物、打捞食物残渣,监测水质、水温、溶解氧等指标。
水质管理: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使用过滤器、增氧机等设备维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稳定。
疾病防治:注意观察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确保鱼苗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金色鲟鱼鱼苗,提高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