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养殖虾苗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清塘消毒
使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以杀死池中的有害鱼类和有害的水生昆虫,避免敌害侵袭。消毒3天后进水,10天后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肥水,培育丰富的浮游生物,为虾苗提供充足的饵料。
选择虾苗
选择体长3~5厘米、体格健壮、无病害的虾苗,放养密度可控制在2000~3000尾,规格小的虾苗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放养时避免水温温差过大,宜在傍晚或黎明时下池。放苗前,先用少量池水缓慢地加入运苗容器中,直至容器水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将虾苗轻轻倒入池水中。
饲料准备
对于刚出生的虾苗,可以使用干虾粉末,经过开水浸泡后捏成团状投喂。注意投喂时应关掉水妖精与过滤,投喂后开启水妖精,并定期吸出残余食物。对于1cm以上的虾苗,可以喂食虾段或完整的干虾。
水质管理
虾苗放养前5~7天,池塘注水50~80cm,然后每667平方喷洒益富源水产专用菌液1公斤,调水补充有益微生物。注水后,撒施腐熟的动物粪便,用量为2.25万~3.75万kg/hm2,培育幼虾喜食的浮游生物。
分池与换水
虾苗放养密度应按照养殖技术水平和产量预测进行测算。体长1cm以上的虾苗,一般放苗密度在300-500尾/m2。当虾苗长到2.5~3.0cm时,应再次分池。换水时,前期每天增加5~10厘米的水位,后期逐渐提高到30%。
投喂管理
养殖期间务必保持饲料充足,少量多次投喂为宜。前期每天至少投喂2次,中后期每天至少投喂4次,并在夜间进行至少2次的投喂。投喂遵循“八分饱”原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以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
抗应激处理
在虾苗下水前后10-20分钟,全池泼洒一次VC应激灵和乳酸菌产品,以提高虾体抗应激能力,迅速适应新的水环境。
试苗与驯化
放苗前一天,必须先进行试苗,将池水和虾苗放入试苗盆中,至少经过12小时以上的观察,未出现死苗现象,则说明可以放苗。若发现虾苗不适应时,必须驯化到适应后才能放养。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处理虾苗,提高养殖成功率。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水质稳定,及时处理疾病,确保虾苗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