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的鸡蛋怎么孵化

人工养殖鸡蛋的孵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通风和翻动等条件,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步骤指南:

选择种蛋

选择优质无病害的种蛋,确保蛋壳厚薄均匀、颜色正、无破损。

使用灯光照检验,确保蛋黄流动性好、蛋内无气泡、无畸形。

种蛋保存时间不宜过长,十度到十五度条件下不能超过三天,二十一度到二十五度环境下最多不超过七天。

消毒种蛋

种蛋产出后应进行消毒,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孵化温度控制

孵化前12小时进行预热处理。

孵化期间温度应保持在37.8℃左右,持续19-21天。具体温度控制可采取恒温或变温方式,变温孵化如1天~4天38.2℃, 5天~7天38.0℃, 8天~12天37.8℃, 13天~15天37.6℃, 16天~19天37.4℃, 20天~21天36.5℃~37.2℃。

孵化湿度控制

第一天到第十八天,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0%到60%。

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一天,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到70%。

通风

鸡胚胎发育需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尤其在人工孵化后期,需确保氧气供应充足,防止雏鸡闷死在蛋壳内。

翻蛋

第一天到第十天,每小时翻动一次。

第十一天到第十六天,每两小时翻动一次。

第十七天到第二十一天,停止翻动。

照蛋

孵化到第5天进行头照,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头照时,先随机取30枚蛋平放5分钟,让胚胎上浮,以便清晰观察。

若胚胎有明显的黑色眼点,表明温度适当;若出现“小蜘蛛”相,则需要调整孵化温度。

适时撤掉蛋盘

在孵化过程中,听到小鸡在蛋壳里细细弱弱的叫声时,代表它们即将出壳,此时应将蛋盘撤掉,将蛋平放在孵化器里。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大大提高人工养殖鸡蛋的孵化成功率。建议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这些步骤进行,并注意观察鸡蛋的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孵化条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