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菇怎么养殖得好呢

要养殖更多的食用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施用药物:

在配制食用菌培养基料时,适量加入硫酸盐(硫酸钙或硫酸镁)、磷酸盐(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和维生素B1。在菌丝生长后期,用0.1~0.2毫克/升的三十烷醇喷于培养料上,可促进出菇和子实体的生长,一般可增产15%左右。

打洞填沙:

在食用菌畦床料面上打洞填沙,具体操作是用直径为1.5厘米、长为30厘米的圆锥形木棒,按横、竖行均为30厘米的规格呈梅花形打洞,深达料底,两天后向洞中填入黄沙(需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填量高出料面0.5~1厘米,同时向洞中注入0.3%~0.5%石灰水。此法可改善菇床的透气性,提高料面的保水性能,能提前3~4天出菇且菇蕾分布均匀、果大肉厚,产量提高20%左右。

压力刺激:

用旧报纸、麻袋片、细土等覆盖在食用菌培养料面上,通过压力刺激和保温保湿,可促进菌丝迅速生长。采用此法,一般可增产15%左右。

插棒接触:

用消过毒的小木棒(直径为1厘米、长为3厘米)插入食用菌培养料内,深2厘米,密度为15厘米×15厘米,菌丝生长蔓延触及到小木棒时即可缠绕其上形成均匀、浓密的菌丝体,并发展成菇蕾和子实体。此法一般可增产20%左右。

骚菌促蕾:

在菌料长满菌丝后,用干净的竹扫把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徒长的老菌丝,待露出新菌丝后,及时喷水和覆盖薄膜保湿保温,7天左右即可现蕾。

科学育菌:

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要按其对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促进菌丝健壮生长,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的不利环境。

水分管理:

菇房要经常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超过95%。当自然温度达到16℃时,在畦内灌1次水,以后每天早、中、晚各喷1次水。喷水尽量喷向空间和地面,不要喷到子实体上。在低温季节最好喷洒用日光晒过的温水。

温度管理:

菇棚温度最好控制在10-18℃。当气温较低时,白天延长阳光直射的时间,晚上要盖严草帘;当气温较高时,白天盖上草帘,晚上则揭开草帘。

施肥:

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可使菇体肥厚、促进转潮;喷施腐熟人粪尿,喷完后,可再用清水喷1次;喷施米醋,在平茹生长中后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进行菇面喷施,在采收前1-3天每天1次,一般可增产6%,且色泽更加洁白;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可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肥厚;喷施葡萄糖、碳酸钙溶液,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菇的养殖产量。建议选择适宜的菌种,做好场地选择、精细管理、科学育菌、合理施肥和水分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食用菌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