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青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位置 :选择风平浪静、地势平坦的地区,塘口地质以泥沙底为佳,这样适合青蟹生活,青蟹长大后甲壳干净。水质管理
PH值:
水体的PH值在7.5到9之间都可以,最好是7.5到8.5之间最合适。
总碱度:要求在水体总碱度在100到200之间。
溶氧:水体溶氧不能低于3.5个指标。
换水: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检测水质,包括水温、盐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指标。在养殖前期和中期,每天或每隔一天要排污一次,换水量为10%-20%。在养殖后期,每2-3天排污一次,换水量为10%-15%。
混养:在蟹池中混养一些江蓠,可起到遮阳和增加池水溶氧量的作用。
放养密度和模式
放养密度:应根据各地的水温、换水条件、饵料供应状况、管理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确定。一般当年养成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养1.5~4.5只,即每亩放养1000~3000只为宜。秋季以后至翌年的3月,水温较低,透明度大,可适当提高放养密度,每亩放苗1500~5000只。
养殖模式:青蟹以人工投饵为主,用低值蛋白质换取高价蛋白质的生产方式。池塘精养有池内栏养、池内笼养和池内罐养等形式。较大的蟹塘,可采用竹篱笆或网片等作围栏材料,将其分隔成多个小水池,便于雌雄或不同规格苗种的分养,以减少互相残杀造成的损失。
饲料管理
饲料种类:锯缘青蟹是杂食性动物,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投喂时间和投喂量,以满足锯缘青蟹的营养需求。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饲料种类和数量,在稚蟹和幼蟹阶段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鲜活桡足类、鱼糜等;随着个体的增大,逐渐增加植物性饲料比例,如海藻、新鲜水草等;成蟹阶段则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海藻、新鲜水草等。此外,还可适当投喂配合饲料。
疾病防治
消毒:蟹苗放养前池塘必须提前清淤,并经曝晒,每亩用茶籽饼2—3kg浸泡后均匀泼洒全池,再用生石灰每亩50公斤全池泼洒,浸泡一周,排水放干后再纳水。
防逃:池塘的堤坝四周内侧设置油毛毡、塑片、水泥板、聚乙烯网片等防逃设施,高度为50厘米。
收获
养殖周期:如果是在春天引进蟹苗养殖,大概在12月时候能养成扣蟹,第二年继续进行养殖,第二年的秋季可以完成上市。整个养殖周期大概只一年半左右。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青蟹的养殖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