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鸭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址与搭建

选址:大棚应建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地势较高且干燥的地方。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鸭子的生长和健康。

搭建:大棚呈拱形,高度应在2米以上,长宽视养殖规模而定。棚架建成后,先铺设草帘,再覆盖塑料薄膜,最后盖70%~80%的防晒网。大棚两端要设立活动门,便于通风和鸭子活动。

温度与湿度控制

温度:1~2日龄的室温应调控在33~34℃,以后每天降低1℃,直至18~22℃为适宜温度。绝不要忽高忽低。

湿度:育雏室要保持干燥,防止过湿。1~2天可铺1次垫料,湿度应保持在60~70%。

通风换气

雏鸭代谢旺盛,需要新鲜空气排出有害气体。通风换气要选择无风晴暖天气,绝不要盲目通风。

密度控制

适当的密度是保证鸭群健康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一般10日龄前每平方米饲养30~40只,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体重增长,逐渐减少密度,出栏前20天左右保持每平方米4~6只。

光照管理

1~7日龄全天光照,7~14日龄16小时光照,14~21日龄14小时光照,21日龄后10小时光照。每20平方米应设相应功率的灯泡,根据日龄调整光照时间。

饲料与喂养

雏鸭:一般喂养玉米面粉,每天喂6次。长大后可以搭配青菜或专用饲料。

成鸭:可以使用全价颗粒饲料或浓缩料,注意钙磷比例适当,还需补充维生素AD、亚硒酸钠—维生素E、鱼肝油等。

消毒与防疫

鸭舍要定期消毒,水槽要每天冲洗1遍,大棚门前设消毒池,谢绝外人进棚参观,以防带进病原。

预防接种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需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等病毒性疾病进行预防接种。

日常管理

多观察鸭群活动状况,及时调整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保证充分清洁的饮水,并按要求饲喂优质饲料,保持鸭舍及环境清洁卫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实现大棚鸭的高效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