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狐狸时,选择种子(即种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后代的遗传质量和养殖效益。以下是选种的具体步骤和标准:
初选
时间:初选通常在断乳后,即幼狐分窝时进行。
标准:
银黑狐:公狐应在4月5日前出生,母狐应在4月10日前出生;初选时多留40%的数量。
北极狐:公狐和母狐均应在5月20日前出生;初选时多留40%的数量。
成年公狐:在配种后进行,淘汰配种能力差、精液品质不良的个体。
成年母狐:在仔狐分窝后进行,选择产仔多、母性强、泌乳力强、哺育的幼狐发育正常且发情较早的个体。
复选
时间:复选通常在8~9月进行。
标准:
体况恢复:选择体力恢复好、换毛早且快的个体。
生长发育:选择发育正常、体型大、毛绒品质好的个体。
淘汰:淘汰发育不良、经常患病、换毛推迟的个体。
精选
时间:精选通常在取皮前进行。
标准:
个体品质:根据个体品质、祖先记录和后裔品质进行严格选留。
毛皮品质:测重毛皮品质,选择毛皮质量高的个体。
淘汰:淘汰不达标的个体,确保留种的个体符合要求。
引种
时间:引种应在11月初以前进行,以免影响第二年的繁殖。
标准:选择健康、无遗传病的个体,确保引进的种狐质量。
建议
定期选种:每年进行3次选种,即初选、复选和精选,以确保种狐的质量和数量。
详细记录:详细记录每只种狐的配种、产仔、健康等情况,以便进行科学的选种和淘汰。
健康检查:在选种过程中,要对种狐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无疾病和遗传缺陷。
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和个体特征进行选种。
通过以上步骤和标准,可以有效提高狐狸的繁殖率和毛皮质量,从而提升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