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养殖蟋蟀怎么养的

在东北养殖蟋蟀,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技巧:

饲养设备

使用大笼饲养,金属或木材做支架,铁窗纱作围罩。笼子大小应根据养殖数量而定,例如10米x5米x2米的笼子可养活3000—5000只蟋蟀。

笼下沿1米外构筑宽、深各20cm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天敌侵入,损伤小龄幼虫。

笼内可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饲料。

诱捕种虫

利用成虫的向光和趋食习性进行诱捕。

繁殖

每笼可投放雄雌蟋蟀各100只,交配后产卵于地下。

笼内植物秸秆枯死后,不要拔出,作为地面的覆盖物,以利于卵渡过寒冬。

第二年气温上升到20℃左右时,可见大量孵化后的小幼虫出土。

日常管理

单用笼中天然饲料无法满足大虫需求,需采用易积存、体积小、营养高的人工饲料为主,辅以少量天然青饲料。

人工饲料配方可为大豆粉20%、粗麦粉35%、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肝粉5%、干酵母5%。

饲养温度宜在25℃左右,干旱时早晚适当喷水,使笼内地表湿度保持在75%-80%。

阴雨天需注意遮盖物和排水,保持环境干燥。

环境控制

养殖室灯光需常年昏暗,每天3-4小时亮光即可。

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低于10℃以下蟋蟀可能出现冬眠。

通风口和通光口不能直对养殖箱,以免影响蟋蟀生长。

食物管理

蟋蟀是杂食动物,食物包括青草、蔬菜、蚂蚁等。

干食有蔬菜叶、青草等,稀食可用蛋白粉、葡萄糖、蜂蜜等混合而成。

喂食时间一般集中在入夜前,白天可放置一些蔬菜叶等青饲料。

寿命管理

蟋蟀寿命不过百日,成体后需每日计算剩余寿命,及时清理咽气的蟋蟀,防止卫生污染。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蟋蟀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疾病和害虫侵袭。

防止蚂蚁、蜘蛛等害虫侵入饲养空间,可在空间周围喷洒杀虫剂或设置粘虫板。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在东北成功养殖蟋蟀,并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收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