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虾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选择与建设

选择地处中潮线、底质平坦、咸水在1.006-1.026之间的河口或内湾建造虾塘。虾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约2米。每个虾塘应设水泥结构的排灌水闸,闸门宽1米左右,以调节水质。

清塘消毒

在养虾前一个月,使用2ppm浓度的鱼藤精或2sppm浓度的茶麸进行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竞食对象,如鲈鱼、虾虎鱼、五须虾、青蚧、水蛇等,确保虾的安全生长。

施肥培水

清塘消毒后,每亩施投300-500斤人畜肥,促使浮游动物繁殖。有些养殖户在虾塘内投放卤虫卵,待孵化后作为幼虾饲料。放养虾苗前,还需继续定期施放入畜肥或化肥,以保证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

放养准备

放养前7-10天,每亩施投300-500斤人畜肥,促使浮游动物尽快繁殖。有些地方在虾塘内投放卤虫卵,待孵化后作幼虾饲料,效果也很好。接着,即可放养虾苗。每亩一般放养一、二公分的虾苗1.5-2万尾。

投喂管理

虾苗放养后的两个月内,主要吃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如桡足类无节幼体等。每天投放量为其体重的30-50%,分早晚两次投在虾池四周的浅滩上。对虾体长长到六公分的中虾阶段时,开始转食红肉、薄壳、钉螺等小贝类。每天投放量为其体重的30-50%。

水质管理

每天早晚进行巡塘,观察虾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塘水变化、堤围闸门是否漏水等。水色以黄绿色、微绿色为好,如出现深绿色或褐绿色,表明水质过肥,蓝绿藻大量繁殖。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净化水质,解除水体中的毒害物质。另外,水体缺氧时要及时泼洒增氧粉或开启增氧机。

疾病防治

在放养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防止虾苗感染疾病。可以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等药物进行消毒,每亩用量为75公斤。放养后,定期检查虾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收获与养殖周期

沙虾养殖周期一般为60-70天,早季需要70多天,晚季需要60天。收获时,沙虾平均体长可达到10厘米,平均亩产51.6公斤,投入产出比1:2.1。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沙虾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建议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上述技术操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