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虾米和蟹时,保持其健康生长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建议:
适当种草
虾蟹养殖中,水草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不仅能为虾蟹提供生长环境和遮阴避暑的地方,还能调节水质的酸碱度,防止水质过肥。
水草管理
随着虾蟹的生长,食量需求增大,应适当减少稻田中水草的数量,避免水草抢夺水稻的营养。可以在水面上放入适量的浮萍等浮游植物,保证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适当搁田
搁田工作有助于水稻的生长,同时也能保证虾蟹的喜水性。水位下降到露出田面即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虾蟹受到不利影响。
虾蟹暂养
刚引进稻田中时,虾蟹需要进行暂养,以避免对水稻秧苗造成危害。
稻田准备
养蟹稻田的环境条件与虾稻共作技术相同,需要选择合适的蟹种并进行适当的放养。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旺季为5-9月,与小龙虾的生长旺季9月-第二年5月相互影响较小,可以提高稻田的综合利用率。
池塘条件
池塘水深应保持在0.6-1.5米之间,池底平坦且最好为沙质土。池塘中可造多个高出水面的土墩,并移植水草,如浮萍、满江红等。放养密度应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要求为120-150只/kg。
投喂管理
螃蟹投喂应遵循“四看四定”原则,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饲料以植物饲料为主,如小麦、玉米、南瓜等,秋天时增加蜗牛、螺蛳、小鱼、河蚌等。
水质管理
小龙虾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每天注入新水,保持溶氧度,并注意水质的清洁,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防逃设施
河蟹具有较强的攀爬逃逸能力,因此需要在池塘四周设置防逃墙,防止河蟹外逃。
混养
在蟹池内套养青虾,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蟹池的综合养殖效益。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虾米和蟹的养殖效果,使其生长更加健康,同时也能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