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在夏天的养殖方法如下:

搭建遮阳棚

在海拔800 m以上的地区,选择交通便利、水电方便、地势平坦、环境卫生、通风良好的地块搭建菇棚。

荫棚分内棚和外棚,内棚呈“∩”形,摆放2个床架,床架宽90 cm,上下分6层,层距25 cm,2个床架中间留走道70~80 cm。

棚内中间开宽50 cm、深50 cm的灌水沟,安装喷雾管道、风扇与日光灯,悬挂杀虫灯和黄板。

内棚外搭遮荫棚(即外棚),呈“∧”形,棚顶盖厚约20 cm的芒草,内衬固定的塑料膜,外棚四周围上厚15 cm左右的草帘,并挂上活动的防虫网。

棚顶中间、外棚开设通风窗,安装70目防虫网;棚上安装360°旋转水喷头,温度太高时通过棚顶喷水降温。

选择栽培季节

每年的5―9月(农历小满至处暑)是银耳夏季栽培适期,可栽培2~3期。

优化培养料配方

选择优质棉籽壳添加适量菌糠,能够满足银耳生长发育需要,并能降低成本。

推荐配方:棉籽壳61%,银耳菌糠20%,麸皮18%,石膏1%,含水量53%~56%。

制袋

采用12 cm×52 cm× cm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松紧适度,袋口用线扎紧。

用打穴器在料棒单面均匀打上3个穴,穴深2 cm,用食用菌专用胶布贴封穴口,穴口四周封严压密。

夏天气温高,要求在5 h内装袋结束,并转入灭菌工作。

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银耳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出耳前期气温低,要注意防风保温。

空气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银耳生长健壮迅速,色白朵大。耳木过湿会影响菌丝的生长,耳基易腐烂;空气湿度过低,银耳则缩发黄,不能开片,造成僵耳。

调节湿度要根据气候、耳木的干湿情况,要适量的洒水,要保持湿度,用水要清洁,喷时要勤喷轻喷,晴天气温高每日喷水3~5次,盛产时增加至6~7次,阴天少喷,雨天不喷,耳大多喷,耳小少喷,耳片透明、边缘无收缩即为水分适宜。

病虫害防治

悬挂杀虫灯和黄板,定期检查耳木和菇棚,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适时采收

在银耳子实体成熟时进行采收,采收后要停水1~2天,做到干湿交替,有一个发菌的间隙,使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相结合,并可防止伤口感染,减少烂耳。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夏天成功养殖出美味的银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