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养殖海参怎么养活的

养殖海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池塘建设

选择养参池时,应避开养参密集区,选择在海区较近、潮流通畅、能纳自然潮水、附近无大量淡水注入和其它污染源的地方。水源水质要好,盐度范围在28‰~33‰之间为佳。底栖硅藻等基础饵料生物丰富,尤其是底栖硅藻数量充足。池塘底质以较硬的泥沙底为好,水深达到2米以上。进排水渠道分设,池底不能低于海水低潮浅,排水闸门建成在参池底部的最低位,以便于底层水体能够排净。

科学放养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技术水平、饵料供应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池塘条件好、技术水平高、饵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放养密度。

放养规格:放养规格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来说,幼参规格在20头/公斤以内,成参规格在10头/公斤以内为佳。

放养时间:放养时间要根据海参的生长习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海参生长的旺季,也是放养的良好时机。

饵料供应:海参是以底栖硅藻等为主要食物的生物,因此要保证饵料供应充足。可以通过培育底栖硅藻等方法来增加饵料供应。

加强日常管理

水质管理:要保持水质清洁、透明,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水质。

饵料管理:要保证饵料新鲜、适口,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饵料。同时要根据海参的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等因素来调整饵料投喂量。

其他养殖方式

潮间带沉笼、沉箱养殖:选择风浪小、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滩面平缓、管理方便的内湾,作为养殖海区。沉箱、沉笼可以是水泥制作,也可以是钢筋网衣编制而成,均须牢固的固定于海底。优点是养殖海参的安全系数较高,便于观察和管理,但需要不断的疏散,否则对生长有一定限制作用。

室内控温养殖:根据海参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使养殖水温始终保持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以便加快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控温养殖可以解除海参的夏眠,使海参始终处于正常的活动、摄食、成长的状态。

围网养殖: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如山东长岛海域,可以在岛屿和礁石之间加固围网养殖海参。其优点在于海参仍然像生活在自然海区一样,同时可以减少逃逸便于看管。

多品种混养:试验混养的品种比较多,有参虾、参鱼、参贝(如扇贝、鲍鱼)、参蜇等混养方式。在混养中,应根据实际养殖条件,确定主导的养殖种类,其他的为附属养殖品种,达到养殖生物、生态及效益的优势互补。

大菱鲆废排水养殖:利用大菱鲆的废排水养殖海参,可以节省能源,废水得到净化处理,同时废排水的水温基本可以使刺参常年保持在比较适宜生长的水环境中,延长了生长时间,缩短了养殖周期。

建议

注重基础建设:优质的池塘底质和进排水系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科学放养:合理确定放养密度和规格,确保饵料供应充足。

日常管理:定期检测水质,保证饵料新鲜,及时调整投喂量。

灵活采用不同养殖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养殖方式。

多品种混养:合理搭配养殖品种,实现生态互补,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海参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