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塑料大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选址、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环境控制等。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
场地选择
地形条件:选择地势开阔平坦、背风向阳的场地,避免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荫。考虑保温,避开正风口。
土壤条件:土壤要肥沃,有机质含量高,pH值6-8为宜,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
水源条件:大棚需靠人工灌溉,水源要充足,方便灌溉。
交通和环境条件:交通方便,便于产品运输,避开污水和有害气体污染源。
搭建方向
一般建议采用南北向,因为南北向大棚的透光量比东西走向高5-7%,且光照分布均匀,棚内白天温度变化平缓。但在风大或气温不稳定的地区,可以考虑东西走向。
大棚规格
高度:一般高为1.8米-2.0米,过矮影响操作和保温性能,过高则浪费材料和稳定性差。
宽度:宽6-8米,长度根据面积需要和地形灵活确定,一般50-60米长,单个大棚面积约为0.5亩。
间距:两棚之间相距1.5-2.0米,前后两排距离保持4米以上。
材料选择
主要结构:钢架结构、竹木结构和竹木水泥混合结构,由立柱、拱杆、拉杆和压杆组成骨架,架上覆盖塑料薄膜。
覆盖材料:使用聚乙烯防老化无滴薄膜、草帘、遮阳网等。
固定材料:使用尼龙网、铁丝网、聚乙烯细绳或铁丝等进行固定。
建造工艺
基础:塑料大棚一般直接插入土地30-40公分,用地锚固定。
骨架安装:搭建起大棚的四根支柱,搭设横梁和纵梁,形成骨架,确保稳固可靠。
薄膜安装:将塑料薄膜固定在骨架上,使用绳子或夹子牢固固定,确保平整无皱褶。
内部设施:安装灌溉系统、通风设备和温度控制装置,如滴灌、喷灌、风扇、自然通风、加热器或降温设备等。
环境控制
温度控制:通过草帘的起落和大棚边底薄膜的卷起和放下控制温度,春秋季节适当卷起草帘,冬季加火炉补温。
湿度控制:地面铺设细沙,表面铺上谷糠等,并经常更换垫料,定期通风换气以维持正常湿度及温度。
日常维护
定期检查大棚的骨架和塑料薄膜是否完好无损,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部分。
注意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有效地建造一个结构合理、保温性能好、管理方便的塑料大棚,适用于各种植物的种植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