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鱼池养殖泥鳅的步骤如下:
建池
鱼池可以用砖、石砌成,面积和形状大小可根据需要自行决定,但池深要求一米以上。
鱼池进出水口处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并待凝固,放进肥泥16-20厘米,并注入清水35-50厘米,即可放种饲养。
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以防泥鳅窜逃。
选种
每年“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最佳期,鳅苗可以到市场上购买,或者进行人工繁殖、捕捉。
投放种量可按每平方米0.5-0.75公斤,选择体壮无损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一雌三雄的比例搭配。
清塘消毒
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
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
施肥
在放养前向鳅池泼洒粪肥,每平方米50-100克,保持水体透明度15-25厘米,并及时换水。
鳅池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30厘米(若池内有微流水条件者,无须常换水,但要防止水质恶化)。
放养
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
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5千克左右。
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天然饵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
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投饲应做到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不投。日投喂量为鳅体重3% - 5%,根据生长、摄食、天气调整,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观察水质变化以及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防逃工作。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20 - 30厘米。
疾病预防
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
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每立方米水体用量15 - 20克,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泥鳅的放鱼池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消毒和施肥,以及合理投喂饲料,是提高泥鳅养殖成功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