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蚯蚓冬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保种越冬
选取个大成年蚯蚓加工利用,小蚯蚓可留作种用。
料床加厚到0.5m以上,上面覆盖一层半发酵饲料,或新料和陈料夹层堆积。
保持排水沟畅通,开春后可逐渐撤除覆盖物。
保温越冬
室外保温越冬:利用饲料发酵产生的热、大棚或光照等来稳定蚓床温度。蚓床深1m,宽1.5m,长5m以上。底部先垫一层10cm干草,上覆30cm发酵过的畜禽混合粪料,粪料要捣碎,保持松散、透气。粪料上覆10cm厚干草,干草上铺草袋两条,再投含蚯蚓粪的培养料30cm,料上覆稻草,草上再覆10cm发酵粪料,上面盖好覆盖物,最后盖上塑料薄膜。晴天中午可打开给蚓床透气,还可为蚓床提温。
室内养殖:冬季气温低,室内养殖时需将门窗堵严,以防散温;还可采用火炉、火墙或取暖器等增温设施。
大棚养殖:采用竹架塑料膜棚来养殖蚯蚓。在东西北三面要挂草帘,并在蚓床中间放草笼以利透气,然后覆盖一层薄膜。大棚养殖平均每天可增温10℃,在低温天气使用效果较佳,延长蚯蚓生长时间,提高产卵率。如果气温过低,还可以采用双膜夹草帘,即用双层薄膜夹一层草帘,这种方法比盖一层薄膜可增高6℃,保温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低温养殖
清除蚓床附近遮阴物,保证蚓床光照充足。
秋季建的床料不用减薄,可逐次加料,以增加蚓床厚度。
为使阳光晒透蚓床,可于晴天10点后可刮去消耗的粪料,16点后追加新鲜粪料覆盖。
晴天中午可揭开稻草,喷些水雾至到蚓床表面,重新覆盖,以保持稻草干燥。
土坑越冬法
在室外挖1米深的坑,直径视实际需要而定。四周铺好塑料,将蚯蚓和饲料放入,上面盖50厘米的豆秸或蒿秆、杂草等物。再盖上40-50厘米的土层,也可安全越冬。
砖池越冬法
在向阳的房前或墙壁前,用砖砌成长3.3米,宽10米的砖池,后墙稍高(0.75米),前墙略低(0.62米),呈前低后高的斜坡,便于光照和容水。四用砖缝可用水泥抹好,保温和防止蚯蚓逃防敌害。
建议
选择合适的越冬方法:根据养殖环境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越冬方法。例如,室外养殖可以选择大棚养殖或土坑越冬法,室内养殖则适合采用火炉、火墙或取暖器增温。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蚯蚓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要求,冬季应尽量控制在20-27度之间,并确保土壤疏松肥沃、透气性好。
提供充足的食物:冬季食物供应可能减少,应提供额外的有机废料和腐烂的植物残渣,确保蚯蚓有足够的食物来源。
避免使用化学药物:冬季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物,以减少对蚯蚓的伤害。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保护蚯蚓安全越冬,并在春季顺利恢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