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养殖池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水质、土质、交通便利性、电力供应等。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要点:
场地选择与建设
地理位置:选择安全可靠、海水清澈、无工农业污染、进排水方便、有电源供应、交通方便、有淡水水源的地区建场。避免在红树林区附近建场。
水质条件:水质要清洁、流动性好,盐度在5~35‰之间,pH值7.8-8.6,透明度大于1.5米,溶解氧超过4.0mg/L。
土地条件:选择坚固的地基,避免地势低洼或易泛水的地方,同时确保地面平整,便于养殖池的建设和日常操作。
池塘设计
形状与大小:池塘形状宜圆形,面积以1~5亩为宜,不要超过10亩。池堤坡度为1:1.0~1.5,池深为2.0~2.5米,水深为1.5~2.0米。
供水系统:通常用水泵将水抽入虾池,水泵要安装在合适位置,使蓄水池能在4~5小时内进满水。在水泵口的进水渠安装一个筛网,以防止进水管被阻塞。
增氧系统:配备较高强度的增氧设施如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和管道微孔增氧机,根据亩产配置增氧机,一般每亩水面配备1.5-2.0kw功率的增氧设备。
蓄水池:水源不理想的海域,每3亩配备1亩蓄水池,蓄水池水体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进入池塘。
排污系统
中央排污系统:池塘底部的边缘跟中心点落差,大概是60-100厘米不等,以便于排出池内养殖生物的粪便、残饵及其他有机碎屑。
其他设施
育苗场、加工厂等配套工程:对于规模大的虾场,需要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同时要建育苗场、加工厂等配套工程。
消毒设施:水源进入养殖池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智能水质监测系统:由水质监测器、传感器、信息接收终端和遥控系统等组成,以实时监测水质状况。
材料选择
护坡材料:有复合红土、复合黏土、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高密度聚乙烯等,可根据情况选择。在广东一般用水泥预制板和砖石结构。
池底材料:对砂质底的虾池都用塑料膜包底,以防池水渗漏。
通过以上步骤和要点的综合考虑,可以建设出高效、环保、科学的高位养殖池,为对虾养殖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