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马鹿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圈养方法
选址:圈舍应建在村庄、工矿企业500米以外的地方,以隔离疾病传播。
圈舍结构:每间圈舍应有圈门、运动场、房舍、水槽和饲槽。运动场长25-30米,宽15-18米,适合15-20只马鹿组群生活。房舍宽度在2-3米,长度与运动场相同,饲槽一般建在运动场的另一端,水槽则靠近饲槽。
饲喂方法
成年马鹿:喂饲时间随季节变化,保持相对稳定。先喂精料,后喂粗料,中间饮水。每日喂饲3次,冬季白天两次,夜间一次。公鹿在生茸、配种期间,母鹿在怀孕、哺乳期间,需补充精料。饲料应逐渐更换,以防消化机能紊乱和营养失调。
仔鹿:设立产仔圈,圈内应能避雨,护栏要适度疏密。初生仔鹿应尽早吃到初乳,若母性不强或难产,可用羊奶或牛奶人工哺乳。5-7天开始采食,初期以新鲜枝叶为主,10天后设食槽,定时投放精料和青绿饲料。随着日龄增长,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增加每次喂量,精料控制在650-750克之间。
配种方式
自然交配:每天早晨将公鹿放入母鹿群中交配,之后将公鹿赶到另圈,再换另一公鹿配种。
一配到底:在8-11月份,按公母鹿比1:15-18组群配种,中途可换2-3头公鹿复配。
杂交:可进行杂交实验,以提高鹿的遗传多样性和生产力。
饲料配置
公鹿:粗饲料包括野草、农作物茎叶、青贮料等,精饲料配方为玉米50%、豆类30%、麸皮20%、钙20-30克、盐30-40克。
母鹿:粗饲料种类与公鹿相同,精饲料配方为玉米30%、豆饼20%、糠麸50%、钙30-40克、盐20-30克。
饲养管理
环境卫生:喂前要打扫圈内卫生,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疾病防控: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仔鹿哺乳:采用人工控制仔鹿哺乳技术,提高仔鹿成活率。
季节变化
精饲料:在公鹿生茸期和母鹿繁殖期,精饲料的营养需求较高,应适当增加。
粗饲料:在其余时间,以粗饲料为主,保证鹿的基本营养需求。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马鹿,提高其生产性能和鹿茸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