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种蛙选择
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
种蛙培育
冬眠前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
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应保持喂食,减少能量消耗,保持生长和性腺良好发育。
配种产卵
通常在4月份配种,雌雄比例1:1。
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5~20只,夜间9时后抱对,母蛙于清晨4~7时排卵,每次产卵300~500粒。
人工孵化
受精卵发育至蝌蚪孵出阶段对外界变化敏感,需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蛙卵消毒、孵化池增氧。
蝌蚪饲养
卵经人工孵化10~15天孵出蝌蚪,初期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少活动不觅食,三天后活动量增加开始觅食。
饲料有蝇蛆、黄粉虫、蚯蚓等,白天避光,水深10~15厘米,水质与蝌蚪期相同,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
幼蛙饲养
幼蛙饲料包括蝇蛆、黄粉虫、蚯蚓等,白天避光,水深10~15厘米,水质与蝌蚪期相同,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
安全越冬:蝌蚪越冬可在室内进行,水深20厘米左右,采用常流水、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幼蛙冬眠水深为15厘米左右并留有一定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养殖环境与设施
选择水源充足、环境幽静的地方建造养殖池,养殖池应模拟自然生活环境,提供水、陆、石穴等条件。
养殖池建设步骤包括地点选择、池塘设计、底部铺设、周边建设、水质处理、水温调控、池塘管理与维护等。
饲料准备与投喂
石蛙主要以昆虫、蠕虫等为食,可准备蚯蚓、黄粉虫、蝇蛆等作为饲料。
投喂量应根据石蛙的采食状况逐渐增加,确保饲料新鲜、无变质。
养殖技术与管理
定期进行石蛙的健康检查,对于发现异常的个体要及时隔离治疗。
定期进行药浴,防止石蛙群体性疾病的发生。
保持池水的清洁也是防疫的关键。
销售与出栏
出栏期一般在9-10月份,此时石蛙体重最佳,可选择直接销售、网络销售或现场销售等渠道。
以上是石蛙养殖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