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蜗牛的土壤配置方法如下:
复合菜园土
将未污染的沙土30%、田园土30%、黄沙20%、煤渣灰15%、石粉5%混合粉碎。
经太阳曝晒3到5天消毒、杀虫后过筛。
加水使湿度在40%左右,即一捏成团,一击就散。
盆内土厚度为:生长蜗7厘米,成蜗10厘米,幼蜗3厘米,饲养1到2个月更换1次。
海绵替代法
在池、箱等底部铺1层5厘米厚的海绵,并保持4倍于本身重量的水分。
每天清理残食,每3天清理1次粪便。
其他配制方法
园田腐殖土与河沙混合:选用未受污染的园田腐殖土2份,河沙1份,混合均匀,经太阳暴晒或用紫外灯照射3-5日,以杀灭和消除寄生虫卵、昆虫卵和幼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筛去石块和杂物,将疏松的泥沙土铺衬在养殖箱(池)内备用。饲养土的湿度控制在30%-40%为宜,简便的方法是以手捏泥土成团,但不滴水,并且手松开后泥土会很快散开即可。饲养土铺垫的厚度一般为7-10厘米,有些养殖户在饲养土下面先铺一层3-5厘米的小鹅卵石或小碎石块,以增加饲养土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菜园土处理:刮去菜园土或作物田土表层2-3厘米厚,垂直向下挖取深15厘米左右的耕层土壤,取回后倒在塑料薄膜上或水泥地上在太阳下暴晒,然后敲碎,取其细土,逐层装入桶内用沸水泡,并加盖封闷一夜,以杀灭泥土中的蚂蚁、蜈蚣、杂虫卵、病菌和破坏残留农药。使用时可直接挖取砂壤土,置水泥地上晒干,过筛,捡去粗大砂粒、小石块,即可作饲养土。
蚓粪土:饲养蚯蚓已粪化的原饲料(带土)叫蚓粪土。先将湿的蚓粪土进行自然风干或人工干燥,过筛,挑去杂物,装袋备用或即作饲养土。
煤渣灰:将烧透的煤饼(球)灰,敲碎,筛去尖锐物,把它和菜园土以3: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饲养土。这种饲养土含钙1%、钾1.8%、磷0.06%、钠0.27%、镁3.16%等,既疏松又保温保湿,利于蜗牛生长。
稻草土:先将新鲜稻草放在清水中浸泡(夏季一昼夜,春、秋季两昼夜),使稻草软化,然后把稻草铡成2-3厘米长,进行堆积发酵。发酵关键在于有适宜的水分(即达到用手捏之成团,弹之能散,用力捏时指缝能见水滴渗出但滴不下来为宜)。堆积物周围和上部用干净稻草盖严。一般1-2天后堆积物开始升温,当升到60℃时,再慢降温。
建议
消毒: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配制好的饲养土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湿度控制:饲养土的湿度应控制在30%-40%之间,以手捏成团,手松开后泥土会很快散开为宜。
定期更换:饲养土应定期更换,一般1到2个月更换一次,以保持土壤的清洁和肥沃。
透气性:在饲养土中加入小鹅卵石或小碎石块,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有利于蜗牛的生长。
通过以上方法配置的饲养土,可以为蜗牛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健康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