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出的水蛭怎么养殖的

养殖水蛭的方法主要有沟式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沟式养殖

场地选择:

在宅前屋后挖沟池,宽2~3米,深1米左右,长度不限,能保持0.6米的水位。

环境布置:

沟池中放一些石块、瓦片、竹片等,有1/3水面种植水葫芦等水草,以供水蛭栖息和遮阴。池边用木桩或竹竿撑起80厘米高的尼龙网或窗纱围墙防逃。

水质管理:

夏季应在池上搭建遮阴棚防暑,冬季保存越冬种蛭应覆盖塑料薄膜防寒。蛭种放养前10天,每平方米用0.5千克生石灰清塘清毒。

投喂:

4月初每平方米放养1~2厘米蛭种1000尾左右,日常投喂的饵料主要是螺蚌,日投量为体重的3%~5%,一天投喂两次。

换水:

沟养水体较小,水质容易变坏,根据水质情况每隔几天换水一次。

收获:

饲养至9~10月份可达商品规格。

池塘养殖

场地选择:

面积几亩至十几亩,水深1米左右。池塘中种植约为1/3水面的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水草,不仅为水蛭提供栖息和遮阴,还可以净化水质。塘边筑围网防逃,围网入土20~30厘米,露出水面20~30厘米。

清塘:

3月中下旬用生石灰清塘,每亩用75~150千克,一周后放水。

投喂:

4月上旬每亩先一次性投放300~1000千克螺丝,让其自然生长繁殖作为水蛭饵料。幼蛭早期还可以投喂一些动物血块;如果水蛭生长良好,池内的螺丝不足,应补充投喂螺蚌,也可以适量投喂一些米糠等人工饵料。5月底6月初投放1~2厘米蛭种,每亩1~3万尾,9~10月可以捕捞上市。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不被污染,尤其是7、8月份气温高时要注意换水,水温宜在15—30℃之间,低于10℃或高于30℃均不宜于水蛭生长。

收获:

9~10月可以捕捞上市。

其他注意事项

养殖密度:

每亩的养殖数量基本在2200-2500条左右,种苗的话一般在40-50斤左右,避免水蛭均匀分布。

投喂:

水蛭常见的食物包括田螺、河蚌和一些动物血块之类的东西,初期可以在养殖场地里面均匀的放置一定数量的田螺、河蚌,然后辅助一些血块喂养,加快其生长。

控温:

水蛭是很怕高温的,所以养殖场所一定要有控温的手段,尤其是在夏天,可以通过搭建遮阳网或在水里投放一些漂浮的水生植物来减少阳光直接接触水蛭的机会。

疾病防治:

水蛭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换水,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水蛭的养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