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的养殖方法分为池塘养殖和滩涂养殖两种,以下是家庭养殖文蛤的步骤:
池塘养殖
池塘建设
平地筑池,池深0.5米,池底平坦,倾斜度5%左右,池形为长方形。
池宽1米,高0.5米,用水泥板或塑料板护坡,防止泥土流入池内。
每个池塘面积以667平方米为宜,铺设滩涂砂30厘米左右。
设置主进、排渠道,并在池塘两端设有进、排水闸门。
暂养时间
池塘暂养比滩涂暂养推迟进行,一般池水表层最高水温不超过25℃,冬季不低于5℃。
10月底可进行暂养。
暂养密度
投放密度随水温下降逐渐增加。
水温25℃时,每667平方米不超过2000千克;水温10℃时,每667平方米5000千克;水温5℃时,最高可放文蛤6000-8000千克。
水温高,暂养时间适当缩短;水温低,可暂养1-2个月。
管理
换水视水温变化灵活掌握,一般每天换水1次,日换水量为80%以上。
水温25℃时,每天换水1-2次;水温10℃以下隔天换水。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循环换水,水深一直保持30厘米以上,谨防“浮头”。
滩涂养殖
场地选择
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泥砂质滩涂作为养成场地。
潮位以中、低潮区为宜,尤以小潮干潮线附近最好。
滩面平坦宽广,泥砂底,含砂量在50%以上,海水相对密度为1.010-1.025,最好为1.015-1.024,无工业污染,无鱼粉加工厂排污或生活污染。
苗种运输
文蛤是一种耐旱性较强的贝类,冬季可耐干2-3周不死,但夏季也只能活2-3天,因此运输过程应采用干运,但要保证一定湿度和低温,切忌带水运输。
播苗方法
播苗方法有干播和湿播两种。
干播:退潮后埕地干露时,从停泊在埕地上的运苗船中卸下蛤苗,播撒均匀,防止成堆集结。
湿播:潮水未退出埕面时,用船把蛤苗运至插好标志的埕地上,在标志范围内按量播撒均匀,播苗应在平潮或潮流缓慢时进行,以免蛤苗流失。
管理
养殖期间要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优良,底质清洁。
遇到大风大浪天气,要及时加固围网,防止文蛤流失。
注意事项
养殖文蛤前要做好场地选择与修建,确保底质优良、水质清洁、远离污染源。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质稳定,防止疾病的发生。
养殖密度要适中,避免过密导致文蛤生长受限。
及时清除养殖池内的敌害生物和污物,保持养殖环境良好。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在家中成功养殖文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