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蚕桑生产遍及除青海、西藏、宁夏以外的全国各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 长江、珠江、黄河三大流域

长江流域: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桑树生长期较长。全年可养蚕4~5次,产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尤以四川、浙江、江苏三省最为发达,湖北、湖南、安徽等省近年发展也快。四川省产茧量已跃居全国首位,蚕区主要集中在川中盆地的南充、绵阳、江津等地区。浙江蚕区主要集中在杭嘉湖平原的湖州、桐乡、海宁、德清一带,其中湖州的产茧量居全国各县(市)之冠。江苏蚕区在20世纪60年代前集中于太湖沿岸的无锡、吴江、吴县、武进、丹阳等县,70年代后苏北地区发展迅速,产茧量已超过苏南。

珠江流域:

气候高温多湿,桑树发芽早,生长快,落叶迟。全年可养蚕7~8次,产茧量占全国的7%左右。以往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顺德、中山等县。近年来粤西和广西新蚕区也有大的发展。

黄河流域:

春旱少雨,桑树发芽迟,但夏季多雨,适宜桑树生长。全年可养蚕3~4次,产茧量占全国6%左右。主要集中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省。

除此之外,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和云南的楚雄、曲靖一带,以及台湾的屏东、苗栗等县也有蚕桑生产。柞蚕的主要产区在辽宁、河南、山东和贵州等省。柞蚕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产量不很稳定。蓖麻蚕茧仅广西、山东、湖南、安徽等地有少量生产。天蚕在东北辽宁、吉林有少量生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