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场地选择、舍内环境、笼舍设计、饲料来源、技术能力、生活习性、繁殖管理、营养滋补、生活空间、日光浴与恒温、水源稳定、电力供应、辅助设施以及无害化处理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条件:

场地选择

选择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干燥且安静的地方,远离污染源和噪音源。

场地布局要合理,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及隔离区,确保各区域功能明确,便于管理和防疫。

舍内环境

鹌鹑舍应具备良好的保温和通风性能,冬季要防止寒风侵袭,夏季则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舍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

光照对鹌鹑的产蛋性能有重要影响,自然光照不足时,需人工补光,确保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14小时。

笼舍设计

笼舍是鹌鹑生活的主要场所,设计应合理,便于清洁和管理。

笼具可采用多层式或单层式,层与层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隔,以防粪便污染下层。

笼底应铺设细沙或软垫料,便于鹌鹑行走和产蛋,并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

饲料来源

饲喂食调节身体机能平衡的关键,单一喂养的饲料最后基本都是病鹌鹑,很难有健康的。

鹌鹑喂养讲究的是多样化,饲料种类要杂,因为鹌鹑的进食量不大,所以不用担心数量不够,主要多考虑种类的多样化,且要有长期稳定的来源才行。

技术能力

养殖鹌鹑讲究的是以小见大,细心养殖,对于技术的需求能力偏高的,从日常养殖的一些行为要去分析了解鹌鹑是否有异常。

各个阶段需要怎么去调整养殖方法,面对各种病害要有一定的熟悉能力,不少养殖户就是吃亏在这里,因为技术不数量,鹌鹑发病都还以为是正常的。所以技术过关是养殖鹌鹑的基础,没这个技术不建议开始养殖。

生活习性

鹌鹑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低于15摄氏度和高于30摄氏度,产蛋率下降,产蛋最适温度为20-22摄氏度。

鹌鹑胆小易受惊,为此饲养室要保持安静,目前均为笼养,笼舍高度在15-25厘米,避免受惊时起飞撞伤头部。

种鹑的繁殖

种鹑无论公母都应选择三代以内、发育良好、无疾病、体重在120克以上且体形丰满的鹌鹑。

公鹑肛门上方红色球状物的精包大而鲜红;母鹑腹部容积大,耻骨游离端与胸骨后端有三指宽,左右耻骨间有两指宽,公母种鹑按1:3的比例合笼饲养。

孵化

选择产出一周内,花斑明显、大小适中、蛋形正常的种蛋消毒后,按钝头朝上置于25摄氏度室内预热6-8小时后开始孵化。

孵化管理如下:温度:鹌鹑蛋的孵化过程中应贯彻“前期高,中期平,后期低”的原则,同时结合孵化季节、外界温度、胚胎发育状况灵活掌握“看胎施温”,一般保持在38-39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在出壳的前一天可将湿度提高到80%。

营养与水源

提供优等的饲料和清新的水源,推荐使用全价配合饲料,确保鹌鹑能摄取充足的水分。

在饲养的过程中,饲料的质与量,饮水的清洁度都是维持鹌鹑健康状态的关键。

无害化处理

养鹑场养殖废弃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既是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严格规定,也是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乡村振兴计划中生态宜居的崇高要求。

养鹑场通常对病死鹌鹑实行深埋或焚烧等方法无害化处理,建设鹌鹑粪便发酵池或发酵棚,使鹌鹑粪便经堆集发酵而成有机肥,变废宝,走循环农业之路,实现鹌鹑养殖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以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

这些条件综合起来,为鹌鹑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长和繁殖环境,有助于提高鹌鹑的养殖效益和健康水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