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通风:
每天至少通风2到3小时,夏季高温时早晚也要通风。长期密闭不通风会导致鸡粪和饲料发出异味,滋生细菌传染病害,增加鸡群染病的几率。
按时清理:
每隔1到2天清理笼舍中的粪便,每天投食前清理食槽中的残渣。长时间不清理会导致食槽霉变,鸡群易发病并死亡。
及时消毒:
每周对食槽和水槽消毒一次,每月对笼舍消毒一次,每季度进行一次彻底消毒,以灭杀细菌,保证鸡群安全。
控制温度:
蛋鸡舍温度保持在13到22度,肉用仔鸡舍温度保持在21到25度。夏季高温时增加通风口、降低笼舍密度,冬季提高密度保温,合适的温度有利于鸡群正常生长。
选种与育雏: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产蛋量高的品种。育雏期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并加强防疫工作。
饲料与营养:
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需求,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获得充足的营养。注意饲料质量,避免使用霉变、过期或不合格的饲料。可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提高免疫力和产蛋性能。
环境与卫生:
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干燥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避免疾病传播。定期使用消毒剂对鸡舍、饮水器和饲料槽进行消毒。
防疫与疾病控制:
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定期为鸡群接种疫苗,预防常见疾病。加强鸡群观察,及时发现并隔离病鸡,防止疾病扩散。
养殖密度与管理: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确保每只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定期称重、测量体尺、观察行为,及时调整养殖方案和管理措施。
产蛋期管理:
进入产蛋期后,鸡的营养需求变化,需增加钙等元素的摄入。保证饮水新鲜干净,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保持饮水器干净卫生。
驱虫:
放牧20-30天后进行第一次驱虫,相隔20-30天进行第二次驱虫,主要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使用驱蛔灵等药物,并注意药物与饲料的均匀混合。
生物安全和日常管理:
注意家禽与其他动物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消毒鸡舍和设备,保持饲养室地面干燥整洁,避免细菌繁殖。定期进行消毒,使用新洁尔灭等消毒剂。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家庭养鸡的成功率和效益,同时保障鸡群的健康和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