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海参的秘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基础牢固,圈底是关键

养殖海参的第一步是建立稳固的圈底,这是成功养殖的基础。一个健康的圈底能够为海参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和营养来源。养殖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圈底,确保底料长得好,为海参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善用资源,长草圈有智慧

在海洋中,长草是海参养殖者不能忽视的资源。长草能够为海参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还能净化水质,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有经验的养殖者会巧妙地利用长草资源,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草类持续生长且保持活力,从而提高海参的产量。

舍得投入,喂料不惜成本

除了天然饵料外,人工投喂也是海参养殖的重要环节。一些养殖者愿意在喂料上投入更多成本,确保海参不会缺料。虽然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但能够稳步提高海参的产量,最终获得丰厚回报。

场地选择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至关重要。养参池应选择潮流畅通、风浪较小、盐度稳定、无污染且野生海藻较多的岩礁底质海区。特别注意多雨季节不应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块石垒法

在池内堆积块石,以防风浪将其冲毁。块石的大小、垒石的高度和间距等都有具体的要求,以确保池埂的安全和稳定。

参苗投放

投放的海参苗应以1龄参苗为好,大小在50克左右,选择体表无伤、活力较强、参刺完整、内脏无排出的参苗。投放密度和时间是关键,通常每亩投放8000-10000头参苗,到第二年的6月左右每头参的重量可达到150克,养殖成活率80%以上。

水质控制

养参池的水位、盐度、水温等都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夏季多雨季节水位应达到1.8米,以防止盐度波动影响海参生长。冬季要保持适温,使海参快速生长。

饵料投喂

海参主要以泥砂中的底栖硅藻及海藻的腐殖质、有机碎屑为食。生产上应多投喂海带、鼠尾藻、海带草等磨碎与海泥的混合物,也可将捕捉的鱼、虾、蟹及螺磨碎后混合投喂。投喂量为参体重的10%左右,每日投喂两次。

定期清理

海参是底栖水生动物,长期生活在水层底部。定期清理底泥和池塘,防止杂物腐烂变质,败坏水质,滋生病菌,影响海参健康生长。

选择海参苗

选择优质的海参苗,确保无病毒和残苗。参苗应表面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肉刺完整、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

投放时间和密度

放养要注意时机,春秋两季水温在7-10℃时放养,密度根据水质情况控制在60000-120000头/公顷。

及时病害防治

在投放参苗前要进行药液处理,确保水质洁净。对已经发病的参池,应积极改善水质,增大换水量,并采取具体措施治疗。

优化环境条件

提供适宜的水温、水质和养殖密度,保持适宜的光照和通风等条件,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多品种混养

试验混养的品种包括参虾、参鱼、参贝等,根据实际养殖条件确定主导养殖种类和放养数量,达到养殖生物、生态及效益的优势互补。

大菱鲆废排水养殖

利用大菱鲆的废排水养殖海参,节省能源,废水得到净化处理,同时废排水的水温基本可以使刺参常年保持在适宜生长的水环境中。

海上筱养法和海滩圈养法

海上筱养法使用网箱在海上进行人工养殖,选择风浪小、水深5-9米的港湾。海滩圈养法在海边滩涂挖土建池,设进出水闸门并安装过滤网。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海参的养殖成功率和产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