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蝌蚪养殖中,选择合适的菌种对于改善水质、促进蝌蚪生长和减少疾病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有益菌及其作用:

乳酸菌

作用:乳酸菌能够分解溶解性有机质,降低水体黏度,减少氨氮、亚盐和硫化氢的产生。内服可调理肠道,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补充营养。

适用情况:适用于pH值过高的塘口,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水体偏酸。

光合菌(PSB)

作用:光合菌能够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物质,提供饵料、净化水质、预防疾病,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

适用情况:适应水温为15-40℃,最适宜的水温为28-36℃。

复合芽孢杆菌

作用:芽孢杆菌能够分解水体中的大分子颗粒,降低水体浓度,净化水质。它们耐高温、耐挤压,在水产中应用广泛。

适用情况:适用于需要改善水质、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情况。

硝化细菌

作用:硝化细菌是自养型菌种,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

适用情况:适用于需要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场合。

EM菌

作用:EM菌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和丝状菌等多种有益菌种组成,能够维持养殖水质的生态平衡,改善水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适用情况:适用于各种水产养殖环境,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保护肠道,减少肠炎的发生。

建议

综合使用: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上述菌种,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投喂粉料期间可以全程拌用胆汁酸和丁酸梭菌,保肝护肠增体质;在低温条件下可以选择高浓缩硅藻种和EM菌进行肥水。

定期更换水:定期更换水和使用过滤设备去除池水中的杂质和废物,保持水质清洁。

适量使用:虽然有益菌对养殖有益,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水体失衡,因此需要适量使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使用频率和剂量。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菌种,可以有效提升蝌蚪养殖的成功率和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