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控制
刚出壳的雏鸭体温调节机能差,需注意保温。头3天温度控制在33°C-35°C,以后每天降1°C,直至降至自然温度。
湿度控制
鸭子喜水,但饲养环境湿度太大或太小都不适应。一般控制在:第一周湿度70-75%,第二周65-70%,第三周60-65%,第四周及以后50-60%。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拥挤会导致湿度大、空气混浊,不利于鸭子的生长发育。一般控制在:第一周20-25只/平方米,第二周10-15只/平方米,第三周8-10只/平方米,以后按6-8只/平方米饲养。
卫生与消毒
要搞好鸭舍及活动场的卫生,舍内勤换垫草,定期使用不同的消毒药进行消毒,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保持鸭舍空气清新。
避免人为应激
避免人为在大棚内造成鸭群受惊,如上料、断水、湿度过大或人在鸭群中走动等。
注意天气变化
天气剧烈变化时要注意控制鸭舍内的温度,以免温差过大引起鸭群感冒。
防病
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杜绝传染病的发生,注重养鸭常见病的防治。
场地选择
应选择地势较高、干燥、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环境安静的地方,远离交通要道、工厂、居民区等嘈杂和污染区域。
鸭舍建设
鸭舍结构要坚固耐用、保温隔热,屋顶采用坡屋顶利于排水。设置合理的通风设施和充足的自然光照,保证鸭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的积聚。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的种鸭品种,提高养殖成功率。挑选产蛋率高、蛋品质好、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饲料与饮水
提供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保证饲料新鲜、无霉变。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定期清洗饮水设备,防止水污染。
饲喂与日常管理
定时定量饲喂,每天饲喂次数和饲喂量要相对固定。根据种鸭的采食情况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饲喂量。每天观察种鸭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粪便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定期对鸭舍进行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疫苗接种
按照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进行,确保疫苗的质量,正确注射疫苗,避免疫苗浪费或误用。
水质管理
及时更换鸭舍内的水源,保证水质清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和pH值,避免鸭子因缺氧或水质恶化而生病。可以使用水质调节剂来改善水质,提高鸭子的生长性能。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鸭子养殖的成功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