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淡水养殖的鲟鱼肉质优于三文鱼,是美食珍品,出口欧美国家备受欢迎。人工养殖鲟鱼对环境和技术要求较高,以下是一些相关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环境选择

人工养殖条件下可采用人工调控温度、光照、水流等环境因子,配合生理诱导等技术达到性腺发育成熟。

鲟鱼对养殖水环境要求很高,一般水中溶氧量应保持在每升6~8毫克。

鱼池要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面积以3~5亩为宜,以长方形为好。池底淤泥小于10厘米,如是水泥流水池其面积50~300米不限,池深2米。

放养前每亩用10千克左右生石灰进行消毒,然后干塘日晒。于放养前2周注水,水深为2米。

放养密度和鱼苗培育

鲟鱼的放养密度和其个体大小有关,一般规格在300~500克,每亩放500尾。

鲟鱼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夏季池塘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注新水。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鱼苗培育池可用圆形玻璃缸制成或采用正方形的水泥池,直径3~5米,深1.5米,池底坡为6%~8%,水泥池壁和底部贴瓷砖,水深0.6+0.9米。

营养需求

鲟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主要蛋白源,饲料蛋白质适宜含量范围为30%~35%。

养殖准备

建设养殖场,最好有池塘养殖,如果没有池塘要修建水泥池。

养殖前要清洗水泥池,泼洒石灰溶液,浸泡一周左右,之后洗刷干净,再换清水浸泡几天。

养殖前放掉,重新灌水进来水位在1.5米左右的水深。

幼苗培育到一定大小才会放养入池。放养前要准备饲料,还要准备增氧机,深水要补充氧气。进出水口要覆盖网纱,过滤水源。

鱼苗放养

放养前,鱼苗要消毒,比如,一开始用盐水或是石灰水浸泡及时分钟,彻底杀菌后,清洗干净放养。

放养健康鱼苗,放养鱼苗水深在30厘米左右,注意要温水养殖。浸洗盐水的鱼容易适应池水温度。放养的鱼苗要大小一致。生长均衡。下池前先放几条,看水温适不适合,适合再全放。

喂养

鲟鱼是食肉鱼类,主要吃水底生物,鱼虾之类的,如果水泥池养殖,一般没有水生动物。要自己投放,不像池塘。可以投放小鱼虾、昆虫幼虫、养殖的饲料虫、蛆虫、蚯蚓之类可以喂食。

也可以喂食人为配制饲料,如鱼肉浆、鱼粉、肉骨粉、血粉、酵母、葵花籽饼、面粉、磷脂、维诺鱼用多维、维诺霉清多矿、维诺复合益生菌等。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养殖鲟鱼,使其肉质鲜美,达到美食珍品的标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