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鹌鹑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笼舍
笼舍应采用竹木结构,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搭架分层饲养。
笼舍位置应选择清静、通风、向阳且保温的房屋,注意调节温度,保持冬暖夏凉。
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养雏鹑100~150只或成年鹌鹑60只左右。
笼舍内要配置料槽、饮水器,并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
饲料配制
鹌鹑饲料应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
一般饲料配方为:玉米50%、豆饼8%、菜籽饼3.7%、麦麸29%、鱼粉6%、粗糠1.5%、骨粉1.5%、食盐0.3%,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等。
日常管护
勤扫笼舍,清除粪便,防止潮湿和污染,经常刷洗槽具,保持干燥卫生。
0~4日龄的鹌鹑野性较强,加料、喂水要小心,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饮水沾湿绒毛。
鹌鹑饲养40天即可上笼,以适应产蛋时的笼养环境,夏季要保持通风良好,防暑降温;冬季要生炉子,保持温度在16℃以上。
产蛋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天黑以后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母鹑产蛋通常在下午2~4时,6时结束,要随时捡蛋,以防践踏、啄碎。
疾病防治
选择优质抗病力强的鹌鹑留种,母鹌鹑应挑选腹腔容积大、产蛋力强,公鹌鹑应选体型较大、爪完全伸开、有利交配繁殖的留种。
雌雄比例应为1:2或3,种蛋应选颜色鲜艳、斑点明显、大小中等,这样的蛋孵化率高。
家养鹌鹑已失去孵蛋的习性,因此孵化鹌鹑时可采取自然孵化或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有缸孵法、桶孵法、平箱或立箱孵化法等。
环境控制
鹌鹑对于光照和温度极为敏感,适宜的日光浴与温暖的环境能显著提升其成长速率和蛋产量。
适度控制光照与温度,是构建理想养殖环境的重要一环。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避免过度拥挤,以免引发呼吸不畅、进食不便等问题。
饲养密度
依据鹌鹑品种及其成长阶段,合理安排鹌鹑的居住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免引发呼吸不畅、进食不便等问题,影响其成长和蛋产。
记录管理
建立完善的养殖记录系统,详细记录饲料耗材、成长数据、产蛋情况等,以便发现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鹌鹑,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蛋率,同时降低疾病发生率。